《县委书记的榜样——焦尤鲁》原文

县委书记焦的榜样

-

1962年冬天,是豫东兰考县遭受涝灾、风沙、盐碱最严重的时候。今年,沙尘暴春季毁坏小麦20万亩,秋季淹没农作物30多万亩,盐碱地654.38+万亩稻苗死碱,全县粮食产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党的焦来到了兰考。

展现在焦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片严重饥荒的景象!贯穿全境的两条黄河老路,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黄沙;在积水的洼地里,有蓝色的冰;白色的盐碱地上,干草在寒风中抖动。

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重担,压在新县委书记的肩上。然而,焦带着《毛泽东文选》和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而来。据一位贫苦农民党员说,这里有36万勤劳的人民,有90多万亩土地是靠烈士的鲜血和牺牲解放出来的。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时困难再大,也一定会杀出一条血路来。第二天,当所有人都知道焦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了。

他去了灾情最严重的公社和大队。他到贫农和中农的草棚里去,到养殖棚里去,到田间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他一路从这个大队走到那个大队,和同行的干部们交谈。看到沙丘,他说:“如果你种树,它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绿色森林!”看到老窝窝,他说:“你可以在这里种芦苇,养鱼。”看到盐碱地,他说:“把它治好,把一块白变成一块蓝!”转身回到县委,他对大家说:“兰考是个有前途的地方。问题是去做,去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一个优势。它可以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在困难面前应该勇敢。”

焦的话让每个人都感到温暖。都说新任县委书记下棋高手,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从不利中看到有利因素。

“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转变”

在连年受灾的兰考,整个县城的工作几乎被发放粮食、贷款、救灾棉衣、烧煤压得喘不过气来。有人说,县委机关实际上成了供应部门。当时很多人在等待救援,一些干部被灾难压垮,对改变兰考面貌缺乏信心。少数人甚至不愿意留在灾区。他们害怕困难,更害怕犯错误...

焦认为:“群众在灾难中看着县委,县委站不直,群众就不能充分发动起来。要想改变兰考的面貌,首先要改变县委的精神状态。”

夜深了,焦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穿上棉衣,去找一个县委副书记谈话。

这么晚了,代理秘书听到敲门声时吃了一惊。他向焦尤鲁打招呼,反复问:“老焦,怎么了?”

焦尤鲁说:“我想和你谈谈。”你在兰考十几年了,比我更熟悉情况。告诉我,改变兰考面貌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副书记沉思了一下,回答说:“思考之前要加两个字:领导。眼前的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转变。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人民。”

这两个人谈了很久,谈得很深,直到午夜过后。他们的一致结论是:除“三害”,首先要消除思想病;特别是要对县委干部进行抗灾思想教育。不首先从思想上武装人,就不可能同“三害”作斗争。

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焦在家召集县委成员开会。人到了之后他才宣布议程。他只是说了一句“走吧,跟我出来”就领着大家去了火车站。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车站屋檐下,用尺子夹着一根长长的冰柱。许多逃难的灾民挤在候车室里。他们在等待国家专车运送灾民到收割区,他们已经从这里经过...

焦尤鲁指着他们,沉重地说,“同志们,你们看,他们大多数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饥荒迫使他们离开家园。我们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的36万人交给了我们,我们应该感到惭愧和痛心,因为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饥荒……”

他没有说下去,所有的县委成员都低头不语。这时,有些人明白了为什么焦会在深更半夜带领大家去看那个冰天雪地的车站。

从车站回到县里,已经是午夜了,会议在这个时候正式开始。

听了大家的发言后,焦最后说,“我们常说要为人民服务。希望大家记住今晚的场景,这样我们就带着阶级感情带领群众改变兰考的面貌。”

接着,焦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龚宇义山》等文章,以此来激发大家的革命热情,鼓励大家像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

后来,焦专门召开常委会,回忆兰考的革命斗争历史。在残酷的武装斗争年代,兰考县干部群众英勇对敌,英勇无畏。有一个地区,一个月内就有九个区长为革命牺牲。马福忠烈士被敌人剖腹后,肠子被拉出来挂在树上...焦尤鲁说:“兰考这个地方,是同志们用鲜血换来的。烈士们没有给敌人,是因为兰考人民处于极度贫困和灾难之中。难道我们不能克服这里的灾难吗?”

一系列的阶级教育和思想斗争,使县委领导核心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屹立不倒。他们打掉了面对自然灾害束手无策、无所作为的懦弱思想,从上到下坚定了自力更生消灭“三害”的决心。不久,在焦的倡议和领导下,一份改造兰考性质的蓝图绘制完成。这个蓝图规定,三到五年内,要取得治沙、治水、控碱的基本胜利,改变兰考的面貌。蓝图经县委讨论通过后,于* * *上报开封地委,焦在报告中着重加了几句:

“我们对兰考的一切都怀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勇气,坚决带领全县人民,为改变兰考面貌而努力奋斗三到五年。不达目的,死不瞑目。”

这些话深深地反映了当时县委的决心,也是兰考全党在上级党组织面前的庄严宣誓。

“吃别人嚼过的馒头,食之无味。”

焦深知,理想和规划不等于现实。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危害兰考人民多年!今天,要制服“三害”,把他们像瘟疫一样赶出兰考的土地,必须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

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想要战胜灾难,仅靠一时的热情和主观愿望是做不好事情的。就算再努力,也会犯“闭眼抓麻雀”的错误。为了战胜灾难,我们必须详细掌握灾难的细节,了解灾难的来龙去脉,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安排。

他下定决心,要彻底摸清兰考县1800平方公里土地的自然条件,亲自掂量兰考“三害”的分量。

按照这一思路,县委先后抽调120名干部、老农、技术人员组成三位一体的“三害”调查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查风口、治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焦等县委领导干部参加了调研。当时,焦患有慢性肝病。很多战友担心他在大风雨中奔波,会加重病情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战友的建议。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馒头,食之无味。”他不想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报告来开展工作。然后他带着干粮,拿着伞,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就是他带头去检查风口,探索流沙的时候;下雨最多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冒雨涉水看洪水流动变化的时候。他认为,这是掌握沙尘暴和水害规律的最有利时机。为了搞清楚一个大风口和一条主要河道的来龙去脉,他经常不厌其烦地跟随调查组追查沙尘暴和洪水的去向,从黄河故道出发,跨越县、省界,追上沙尘,直到水进入河道。在这次艰苦的调查中,焦简直成了浑身是泥的农村“脱衣舞娘”。他和调查组的同志们经常在齐腰深的水中吃干粮,在淤泥中休息...

有一次,焦从谷阳公社回县城的路上,淋了一场倾盆大雨,白窗帘。下了七天七夜的大雨,整个县城成了汪洋。焦尤鲁心想,“洪水,你不能等。你自己送来的。”他回到县里后,连停都没停,就带着办公室的三个同志去视察灾情。眼前只有水,路在何方?他们一手拄着一根棍子,走着。这个时候。焦尤鲁突然感到一阵肝区的疼痛,不时弯下腰,用左手按着肝区。三个年轻人求他:“回去休息吧。把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保证按您的要求完成。”焦尤鲁不同意,继续一路工作。

他站在洪水的激流中,战友们为他撑伞。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水流图。当他们到达大队时,支部书记看到焦时大吃一惊。“汪洋中有洪水。你是怎么来的?”焦尤鲁手里挥舞着一根棍子说:“我是坐这条船来的。”李广志叫他休息一下,他却拿出自己的图纸,指着告诉李广志,根据地形和水流,从哪里到哪里开一条河,然后从哪里挖一条支沟到哪里...这样就可以把这些大队的积水全部排干。李广志非常感动。他没想到,焦同志对的领导工作是如此的深入细致!该吃晚饭了。他想给焦送一顿饭。焦尤鲁说:“下雨的时候,人民需要燃烧,所以他们不吃饭!”说着说着,他又走进了风雨之中。

送走了尘土飞扬的春天,送走了阴雨绵绵的夏天,调查组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急流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5000多里,终于让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全县有大小风口84个,由调查组逐一认定,编号并绘制;县城数千条河流小溪、堵塞的运河、堤防、涵洞也调查得一清二楚,还绘制了详细的排水泄洪图。

这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使县委基本掌握了水、沙、碱的发生发展规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得到了一套具体详细的资料,使全县抗灾斗争的战斗部署有了更加科学扎实的基础。所有人都认为,充满自信的方向明无形中增添了许多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夜深了,焦因为断断续续的肝疼和县委工作的沉重负担,久久不能入睡。他的心里惦记着兰考县36万人,2574个生产队。抗灾斗争发展不平衡,基层干部群众思想觉悟也有高有低。怎样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快的在全县展开轰轰烈烈的抗灾斗争?

焦尤鲁正在苦苦思索。

在多年的工作中,焦善于从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汲取营养。按他自己的说法,叫“白天调查访问群众,回来读毛主席著作,晚上‘看电影’。”他说的“看电影”,主要是指联系现实思考问题。他说:“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不能‘看电影’。那是不可能的。”

现在,县里抗灾斗争的场景在他的脑海里就像电影活动的场景一样。此时此刻,他常常感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提倡的方法是多么重要啊!他决定动员县委领导同志再次深入贫农和中农中间,集中群众智慧,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他自己也经常住在老贫农的小屋里,蹲在牛棚里,和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他怀着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对群众的无限信任,在贫农和中农中询问、倾听和观察。他听到了许多贫农和中农的要求和呼声,看到了许多社会队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他向群众学习了许多治理沙、水、碱的方法,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群众的智慧极大地鼓舞了他,坚定了他战胜灾难的信心。

韩村是一个生产队,只有27户人家。1962的秋天遭遇特大洪水,每人只得到12红高粱穗。面对如此严重的困难,生产队的贫苦中农提出不要向国家伸手,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钱,自己割草卖草养活自己。他们说:每个人都有摇钱树,靠自己的双手。如果你不能支持这个国家,你就够难受的了。你绝不能再拖国家的后腿了。这年冬天,他们割了27万斤草,喂饱了全体社员,喂了8头牲口,修了农具,买了7辆架子车。

翟琴大队的贫下中农成员在盐碱地上扒下一层皮,从下面挖出好土,盖在上面。那是1963他们深挖地下最难熬的一个夏天。他们说:“干不了半天活,翻不了半锹土,还得用蚕吃桑叶来翻这碱性地。”

赵多楼的贫苦中农在第七季基本颗粒无收后,冒着倾盆大雨,挖着水渠,打着暴雨。1963年秋天,连续下了九天大雨,但他们获得了丰收。卖了8万斤余粮。

双羊树的贫苦中农,在庄稼基本收割的时候,也无法摆脱雷。社员们卖猪抵蛋,买牲口买种子,坚持走集体经济自力更生的道路。社员们说:“穷,我们一起穷;富,我们一起富。”

韩村、、赵多楼、双羊树和贫农、中农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使焦十分激动。他认为这是毛泽东思想培育的贫下中农革命精神的一个好例子。在县委会议上,他多次谈到这些先进典型的重大意义。他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把这些宝贵的东西集中在群众中,坚持下去,号召县社队向他们学习。”

1963年9月,县委在兰考冷冻厂召开全县大小班子干部大会,这是一次扭转兰考局面的大会,也是兰考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誓师大会。会上,焦尤鲁为韩村、翟琴、赵多楼、双羊树的贫农开路,把他们请到主席台上,大张旗鼓地歌颂他们的革命精神,然后拉到万人面前。他用四句话概括了群众中的这些革命的东西:“韩村的精神,翟琴的决心,赵多楼的热情,双杨树的道路。”他说:这是兰考的新路!这是毛泽东思想指引的道路!他大声疾呼,号召全县人民向这四个模范学习,发扬革命精神,在全县范围内锁沙治洪,同“三害”进行英勇斗争!

这次代表大会是兰考抗灾斗争的一个伟大转折点。激发了群众的革命自豪感,激发了群众的革命斗志,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抗灾斗争的发展。使得韩存等四位榜样的名字传遍了兰考;它使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在兰考36万人民心中高高升起!

从此,兰考人民生活中又多了两件事,即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颁发的“励精图治奖状”和“革命硬核队伍”命名书。

“当群众处于最困难的时候,党员就会出现在群众面前。”

就在兰考人民全面抗击涝、沙、碱三害的时候,一场比过去更严重的灾难又袭击了兰考。1963年秋,兰考县下了13天的雨,降雨量达250毫米,大片的庄稼被淹没在洼地里。全县秋粮110000亩,受灾22万亩。

焦和县委的同志们投入到紧急生产和救灾中。

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北风越刮越大,雪越下越大。焦尤鲁听到了下雪的声音,靠在门上,盯着雪。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严肃地对办公室的同志们说:“这大雪天,贫下中农过得怎么样?动物呢?”然后他要求县委办公室立即通知公社做一些下雪天的工作。他说:“我说,记住:第一,所有农村干部都要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好没有房子住的人,发现断了炊户,立即解决问题。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都要深入牛舍检查,照顾好老弱病残的牲畜,确保不让一只牲畜冻死。第三,安排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与运输的人和动物,那些在途中被冰雪阻隔的人,在哪个大队的范围内,哪个大队就热情招待他们,保证他们吃饱饭,住得暖。第五,教育全党在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群众同甘共苦。最后,迅速向县委汇报检查落实情况。”办公室的同志记下了他的话,立即电话通知各公社。

这一天,外面暴风雪刮了一夜。在焦的家里,灯整夜亮着。

第二天,窗户纸一清二楚,他就挨家挨户召集医院的同志开会。焦说:“同志们,你们看,雪越来越大了,这将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当门口挤满了大雪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坐在办公室里取暖,而应该到群众中去。* * *党员就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关心帮助他们。”

短短的几个字,像刀子一样刻在每个同志的心上。有的人眼眶湿润,有的人说不出有多少想说的话。他们的心飞到了冰冷的小屋。大家立即带着救济食品分头出发。

雪和雪铺天盖地。北风呼啸,积雪有半英尺厚。焦面对暴风雪,什么也没穿,机车帽的耳朵在暴风雪中扇动。那时候他的肝疼经常发作,有时候疼得厉害,就用笔使劲按他的肝。现在他完全没想到这一点。他带着几个小男孩,在雪地里走着,唱着《南泥湾》。

这一天,焦尤鲁没有烤一堆火,也没有喝一口群众送来的水。在暴风雪期间,他走访了9个村庄的几十个贫困的老农民。在徐楼,他走进了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着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人。老人卧病在床,老妇人双目失明。焦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边,询问他的饥寒情况。老人问他是谁。他说:“我是你的儿子。”老人问他在下雪天干什么。他说:“毛主席让我去看望你老人家。”老妇人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她用颤抖的手上下抚摸着焦尤鲁。老人眼含热泪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强迫我租房,强迫我串起别人家的屋檐,住进他们的牛棚。”焦尤鲁安慰老人说:“现在国玺在我们手里,兰考多灾多难的面貌一定会改变的。”

正是在这个下雪天,焦看到和听到了许多极其感人的贫苦中农的故事。谁能想到,在毁灭性的洪水面前,有那么多生产队一次又一次地把国家给他们的救济粮和救济款退回来。他们说:把救济粮和钱给比我们困难的兄弟们,我们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

焦尤鲁是多么兴奋啊!他看到毛泽东思想像甘露一样滋润着兰考人民的心田。党号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迎难而上的英雄精神,成为千千千千万万人敢于同天斗、同灾难作斗争的物质力量。

有了这种精神,在兰考人民面前还有什么大灾难是克服不了的!

“县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

焦常说,县委书记要善于当好“班长”,带好县委这个“班”,要让这个“班”在好的思想上、行动上。要统一思想和行动,必须依靠毛泽东思想。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县人民委员会有一个从丰收地区调来的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布置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领导干部办公室的方案。连桌椅茶具都要换一套新的。为了好看,我们得把城市里的一个污水坑填平,在上面盖一排房子。县委的大多数同志都强烈反对这个计划。也有人问“钱从哪里来?能花吗?”这位领导干部负责财务。他说:“花钱我负责。”

然而,焦尤鲁问了一个问题:

“坐在破椅子上不能搞革命吗?”他继续解释他的观点:

“灾区的面貌没有改变,人们仍然在吃大量的国有粮食,生活非常困难。华丽的东西不仅做不到,想都不敢想,还很危险。”

后来,焦找这位领导干部谈了几次,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焦尤鲁对他说:兰考是灾区,比不上丰收区。即使在收获区,你提出的那种计划也不应该做。焦建议这位领导干部到贫农和中农家里去,到他们中间去看看。去看看他们怎么想怎么做。作为县委班长,焦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他对同志要求很严,但他要讲道理,要求你从心里生出改正错误的力量。不久后,这位领导干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自己撤回了“施工方案”。

公社的一个副书记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当时县委开了个会,大部分委员都主张处分这个同志。但是经过慎重考虑,焦提出暂时不处罚他。焦说,这位同志是我们的阶级兄弟,他犯了错误,有必要惩罚他;但是,惩罚是为了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当前,改变兰考面貌是一场艰巨的斗争。把他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考验他,锻炼他,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让他为党的事业做贡献,不是更好吗?

县委同意焦的建议,决定把这位同志派到灾情严重的赵多楼去。当这位同志离开时,焦把他请了进来,严厉地批评了他,并亲切地给了他希望。最后,焦说:“想一想,当一个软弱的战士和一个忘记群众利益的党员是多么危险和可耻啊!烈士可以为解放兰考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难道我们不能把这个地方建设好吗?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能不怕死吗?当逃兵?”

焦的话,每一个字,每一句都紧紧地扣着这位同志的心。这句话的分量比最重的处分决定还重,但也让这位同志充满了战斗的激情。阶级的友谊,革命的友谊,党的温暖,在这个犯了错误的同志心中激荡。他的眼睛充满了泪水,他说:“别担心,焦尤鲁同志……”

这位同志一到赵多楼,就和群众一起进行治沙治水的斗争。他发现人们的生活很困难,主动提出卖掉他的自行车来帮助他们。县委制止了他,指出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从思想上武装赵多楼的成员,带领他们站起来,靠自己顽强地与灾害作斗争。一辆自行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后来,焦也去了赵多楼。他在乎赵多楼的2000名成员,他也在乎这个犯了错误的班哥。

今年冬天,赵多楼危害农田多年的24座沙丘,被社员们用黄泥覆盖在沙下。成员们还挖了一条运河来控制水涝。这个连续吃了七季粮的大队,一季就翻身,把余粮卖了。

就是在赵多楼大队“翻身”的那个冬天,犯错误的同志思想上翻了个头。他带头与灾难作斗争,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他没有辜负党和焦尤鲁的期望。

焦出生在山东淄博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在解放前被国民党反动派强迫上吊自杀。他小时候逃过饥荒,为地主饶过牛,以驮牛为生,被日本鬼子抓去东北挖煤。他带着家族仇恨和阶级仇恨加入革命队伍,在部队、农村、工厂基层工作。他从参加革命到当上县委书记,一直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经常敞开胸怀,裹起裤腿,在群众中深入浅出地工作劳动。这个贫穷的农民有和他一样多的泥土。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他的妻子想给他买一双新的。他说:“和贫农、中农比起来,我们穿得还不错。”夏天的时候,他连凉席都没买,只花了四毛钱买了一家pu凉席店。

有一次,他发现孩子回家很晚。一问,原来是去看戏了。他问孩子:“你从哪儿弄来的票?”小孩说:“我叔叔向我要一张票,但是我说不行..我叔叔问我是谁。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我叔叔让我进去不收票。”焦尤鲁听了非常生气。他马上把家里人叫来“训话”,命令孩子们马上把所有的戏票都给。接着,他建议县委起草通知,禁止任何干部搞特殊化,禁止任何干部及其子女“看白戏”...

"焦是我们县委的好班长,好榜样."

“在焦的领导下工作,方向明很有信心,敢于大做文章,感觉很舒服,哪怕是筋疲力尽。”

焦的同志是这样说的,反对他的同志是这样说的,犯错误的同志也是这样说的。

他心里装着所有的人,除了他自己。

一个县委副书记在乡下感冒了。焦给打了几次电话,请他回来休息。组织部的一个同志有慢性病。焦尤鲁没有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休息。财政委的一位同志生病了,焦尤鲁多次催促他去医院检查...焦的心里装着除他自己以外的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

1964年春,正当党领导兰考人民在与水涝、风沙、盐碱的斗争中胜利前进的时候,焦的肝病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发现他经常右脚踩在椅子上,右膝盖顶着肝脏,不管开会还是汇报。他棉袄上的第二颗和第三颗扣子都没扣,左手一直在怀里。人们关注它。原来他是越来越多的用左手压着自己的肝脏,或者用硬物靠在右边的椅子上。过了很久,他办公坐的藤椅右侧被推出一个大洞。他从不关心自己的病情。同志们问他,他说对肝疼采取了压迫止痛的方法。县委的同志劝他休养。他笑着说:“疾病是一个恶霸。你压住他,他就不欺负你了。”焦尤鲁暗中忍受了多少痛苦,连他的亲人都不清楚。他真的投入到了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

焦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他说:“春天安排一年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没活下来。地委请了一位著名的中医为他诊断病情,开了药方。因为这药很贵,他拒绝购买。他说:“灾区人民生活艰难。我花得起这么多钱买药吗?”县委的同志背着他买了三剂,逼他吃,他却坚持不吃第四剂。

那天,县委办公室干部张嗣义和他一起骑自行车去三义寨公社。在半路上,焦的肝疼,所以他不能蹬摩托车,所以他们只能骑着自行车慢慢地走。刚到公社的时候,大家看他脸色不好,就猜测他又病了。公社的同志说:“休息一下吧。”他说,“让我们谈谈你的。我不是来休息的。”

公社的同志一边汇报情况,一边看着焦按他的肝区做笔记。显然,他的肝脏疼痛使他的手指颤抖,钢笔几次从手指上掉落。汇报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况,抑制着自己的眼泪,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而他似乎还带着一种从容优雅的样子,说道:

“说吧,去吧。”

1964年3月,兰考人民消灭“三害”的斗争达到高潮,焦的肝病也到了紧要关头。躺在病床上,他的心汹涌澎湃,奔向正在被改造的土地。他兴致勃勃地坐到桌前,想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兰考人民多么好奇,竟敢教日月换天》。他摊开稿纸,拟了四个小题目:第一,想象不等于现实。二、一个落后地区的变化,首先是领导思维的变化。领导思想不改变,国外的经验就学不会,本地的经验就总结不出来。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四、精神原子弹——物质变成精神,精神变成物质。

焦满怀革命乐观主义,从兰考人民在与灾害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兰考人民一步一个脚印的艰苦奋斗精神中,预见了新兰考的美好未来。但文章才开始,病情就逼得他放下笔,县委决定送他去医院治疗。

走的那天,他因为肝部剧痛,弯下腰走到车站。他多么不愿意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