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作品和作家的生活
至于你说的小品,肯定是没有基督的南京。我也读过。
以下来自百科。
芥川龙之介,本名新原,1892,出生于东京,是一名送奶工的儿子。他的生母在32岁时生下了他。八个月后,他突然疯了,成了一辈子的疯子。龙之介被他的亲生母亲和哥哥芥川收养,因为芥川是延续十余代的士绅(武士),家风高贵,文学、表演艺术、美术是士绅子弟的必修科目。也许是因为环境和他的聪明,他阅读了广泛的书籍。在小学和中学时,他喜欢阅读江户文学、西游记、水浒传等。他还喜欢日本现代作家泉镜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和森喜朗的作品。他还对欧美文学感兴趣。他喜欢读易卜生、法国、波德莱尔和斯特林堡的作品,深受世纪末文学的影响。这使他不仅成为未来杰出的作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1913他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期间开始写作。他和久美正雄、菊池宽一起,两次重新发行《新思潮》,第三次、第四次成为《新思潮》杂志的粉丝。
1914出版第一部小说《老年》和歌剧《青春之死》。
《罗生门》发表于1915,但并未受到重视。同年12月,经学长朋友介绍,参加了宗崎山房的“黑曜石社”,后师从夏目漱石,深受夏目漱石影响。
1916他在《新思潮》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鼻子》。看完之后,夏目非常欣赏它,并在许多方面照顾他。这段时间,他也开始写俳句。后来在1916年,又相继创作了《芋头粥》和《手巾》,奠定了文坛新锐作家的地位。
1965438+2006年大学毕业后,在横须贺海军军官学校任教三年。宣辞职了。
1918年出版了《地狱变》,通过画家、画家女儿等人的经历,讲述了一个战国时期的残酷故事。反映了纯粹的艺术和邪恶统治者对底层无辜民众的摧残。
1919在大阪每日新闻社工作,但没有上班。
1921年以大阪每日新闻检查员的身份前往中国,历时四个月,走访了上海、杭州、苏州、南京、芜湖、汉口、洞庭湖、长沙、开封、洛阳、龙门、北京等地。回国后出版了《上海游记》(1921)。这个任务很重。在任务和自我压抑的压力下,他染上了许多疾病,一生饱受肠胃病、痔疮、神经衰弱和失眠的折磨。
他在1922回到日本后。出版了《在竹林里》。作品在结构上与柯林斯的《月亮石》相似,都是在一个案件的调查中收集到的证词和陈述。不同的是,月光石最终澄清了事实,而竹林各方的证词虽然有些地方重叠但矛盾很大,但都可以自圆其说。整部作品弥漫着一种压抑、彷徨、无所适从的氛围。这反映了作者自己混乱的思想。此后,由于病情恶化,芥川龙之介经常出现幻觉,当时的社会形态也向右转,没有言论自由。这让他的作品更加压抑,比如《河童》。
从1917到1923,龙之介写的短篇小说在六个集子里出版,书名分别是《罗生门》、《烟草与魔鬼》、《木偶大师》、《皮影灯》、《夜花》、《春装》。
1927年,芥川龙之介继续写了一本随想集《侏儒的话》(也译为《傻瓜的生活》)。他的作品短小精悍,每段只有一两句话,却意味深长。7月24日,由于健康和情绪原因,35岁的龙之介在自己的公寓服下致命剂量的安眠药自杀,枕头上放着圣经、遗书和手稿。
他的去世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尤其是文学界为一位天才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1935芥川龙之介自杀8年后,他的终身好友菊池·陈设立了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文学新人奖,现在已经成为日本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与直树奖齐名。
1950年,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将芥川作品《竹林里》和《罗生门》合二为一,拍成电影《罗生门》,获得多项国际大奖,让日本电影走向世界。从此,“罗生门”成为华语地区扑朔迷离事件的代名词。
剩下的你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