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庸和《牧》与写作的黄金法则
但是,这么近的地方,一直没有机会看到。
五彩斑斓的茶卡盐湖,如同十万桶黄金浇在上面的门源油菜花,古老而神秘的塔尔寺,藏传佛教的圣地,只能在想象中一遍又一遍的回忆。
(1)
然而,在敦煌的西部,有一个美丽的小镇,七镇。因距敦煌市七公里而得名。这里街道宽敞干净,绿化不错。非常石油。在敦煌街头,路灯的形状就像会飞的灯笼。然而在这个小镇,路灯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在城镇的中心,有一个叫石油广场的大广场。在广场的中心,有一个钢铁雕塑,看起来像一个火炬。这个镇是青海石油人的生活基地。
之所以提到这个小镇,是因为这个小镇上有一位青海石油局的作家蒲勇。今天应邀来到敦煌图书馆,分享我的小说创作心得。
也正好有闲,就去听了听。想着,不管怎么样,多听多看总会有收获。
那是一个中等身材的男人,稳重而优雅。四十岁左右。即使在分享会上,他也是中心。他也穿着朴素,像青海一样真实。
这次分享主要介绍他最近出版的新书《放牧》,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只看了书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新疆李娟写的。其实和放牧没什么关系。浪漫地说,这意味着放牧的思想或放牧的话。
我们说人如其言。用作家的话说,其实是有作家的影子的。在这本书里也是。作者的主要素材来源是生活在他周围的人。或者写石油工人的快乐或者中年的爱情困惑。
在两个小时的演讲中,蒲勇主要谈了一些小说创作的经验和方法。
我总结了以下五点:
第一,写日记,随时记录。
其实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素材,就没什么可写的。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二,善于观察,对世界充满好奇,记录自己的想法。
他举例说,他在上班的路上,总会经过街心花园遇到一个孤独的老人,他总会思考老人经历过怎样的生活。
从一个人身上,提取出这群人的生活状态。写生活,但不要抄袭。
第三,走路。他似乎特别强调这一点。
一个作家,局限在自己生活的小镇里,除非走出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否则他的作品里似乎缺少一种英雄主义。
就像我们平时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你不能评价这个世界,直到你看到它。
第四,多看电影,多看书。
其实这也是一个输入的过程。毕竟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是有限的,你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人生。可以,电影或者书都可以。这也是一个丰富自己心智的过程。
写长篇、中篇、短篇也需要矛盾、情节、转折。不然你一眼就能看出结局,没有人喜欢这样的作品。
第五,戏仿。
他举例说,很多文学大师在进行文学创作之初,都是从戏仿开始的。比如冰心、金庸等著名作家,一开始都是模仿写作。
总之还是蛮有收获的。也许,不同的人听到不同的东西。感觉他读了很多书,也谈过别人的作品。
我开始写作已经很多年了。其实这些年来,我也听过很多名家的各种分享和讲座。
大致分类,无非一个,多读多写。简洁之路是写作的黄金法则,也是写作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