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白发军人后来怎么样了?为什么被后人推崇?
白头军是国鑫领导的安西军。唐朝为了更好的控制西域,让中原王朝的货物进一步销往中亚,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安西府鼎盛时期大概有几十万安西军队。如此强大的军事能力,自然让吐蕃等周边国家不敢小觑,也老老实实的做好了与唐朝的贸易。
然而安史之乱改变了一切。为了对付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唐朝先后将安西军从安西府调至内地平叛,一去不返,导致安西军得不到补充。最后只剩下几千名老兵,战斗力锐减,对西域的威慑力远远不够。于是吐蕃等国借此机会进攻河西走廊,彻底切断了安西都督府与唐朝寺庙的联系。
此时,国鑫担任安西使,他后来被称为铁血郡王。安史之乱爆发前一年,他被分配到安西都护。他想建功立业,没想到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可以带领安西军突围,回到长安,这样可以保留实力,唐朝也不会说什么。
毕竟西域疆域虽重要,但远不如守中原。当然,国鑫也可以率兵投降,这也无可厚非,因为当时唐朝根本不关心安西军的生死,连基本的消息都断绝了。它还能做什么?
然而,铁血郡王选择了一条极其悲惨的道路。他率领千军万马,在没有一兵一卒支援的情况下,独自面对最强大的对手吐蕃42年,从壮年一直坚持到白发苍苍。国鑫的士兵也是如此。所谓“万里是孤城,满是白发兵”,指的是国鑫在龟兹城几十年的悲壮。
在此期间,国鑫曾派遣士兵试图通过河西走廊与唐朝取得联系,但不幸的是他们都死在了路上。后来不得不绕道回纥返回中原。当时唐代宗听说安溪杜甫还在,痛哭流涕,整个朝廷都在哭,因为大家都以为安溪杜甫早就消失了。
不幸的是,唐朝已经是处于危急关头了,它正在尽力安抚我们的军队。怎么可能出兵支援安西军?所以只能是口头奖励,没有什么实惠。然而,率领白头军队的国鑫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组织自救,稳定当地经济,还铸造了非常著名的“大唐建中”钱币,告诉所有西域百姓,这里是唐朝的地盘,安溪一直存在。可惜,曾经的辉煌,在唐朝再也没有恢复。国鑫的白头军越来越少,终于在808年攻入龟兹城。白头军拼死一战,最终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