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第一部小说
Hugo简介
早期经验
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出生在贝桑松(贝桑?On)一个军官的家庭从中学起,雨果就热爱文学创作,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写诗。他的文学活动始于为《文学保守主义者》杂志撰稿。他的第一部小说《韩·伊斯拉姆》受到小说家诺提尔的称赞。与诺提尔的联系促使雨果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主义的领袖。
1819年,雨果和诗人温妮等人创办了保守主义文学双周刊。从小受家庭影响,雨果最初的作品多赞美保皇制和宗教。182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颂》,获路易十八颁发年金。后来新的颂歌、诗词、长歌相继问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在此期间,他还发表了两部中篇小说《冰岛的魔鬼》和《Bug Yalga》。
1823年,随着自由主义的兴起,雨果的政治态度发生了变化,与苗赛、大仲马等浪漫主义青年艺术家组成了“第二文学社”,开始明确反对伪古典主义。
锋利的
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写了一篇长长的序言,也就是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坚持不公式化而是具体化地表现情节。特别是他宣扬滑稽丑与崇高美对比的原则。这篇序言成为对古典主义的声讨,浪漫主义的重要宣言,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经典,在法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30年,法国发生“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推翻。雨果热情歌颂革命,歌颂革命者,写诗悼念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七月革命后,雨果在政治上也走上了左翼道路。
1831年,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问世,这是雨果最浪漫的小说。小说通过描写善良的吉普赛少女埃斯梅拉达在中世纪封建专制制度下饱受摧残和迫害的悲剧,反映了专制社会的黑暗、反动教会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残酷,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故事情节复杂,人物夸张,整部作品写得色彩丰富。情节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充分体现了言情小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