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甲胄肆横行”的全诗是什么意思?
“一身甲胄肆横行”的全诗意思是:“螃蟹有着一身如同铠甲的壳而肆意横行,腹中似乎有渊博的内涵。常常去秋天的地里偷窃谷物,偏爱在晚上悄悄的偷窃营地。两个钳子如同举起的钢叉,八只腿如同擎天的宝剑。只害怕被钓鳖人设下鱼饵,把它捉起来送到煮沸的锅中了结它。”
1、原文:
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玄黄未易评。?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月暗偷营。
双鳌恰是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只怕钓鳌人设铒,捉将沸釜送残生。
2、作者简介:李自成(1606—1645),原名鸿基,中国陕西米脂人,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大顺政权的建立者。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重新起义,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队伍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1641年1月攻克洛阳。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5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
3、政权建设:进北京后,首先是加强大顺政权的建设,其中主要措施有:任命官员,开科取士,选拔知识分子,政府官员一律受权将军节制;立即释放明锦衣卫狱中的犯人。严厉镇压作恶多端的明朝皇族和达官贵人。史称农民军“满街捉士大夫,拘系枷锁,相望于道”,一时“向来厂卫知名者,咸从束缚;要津猾胥,先倾其家而杀之”。在大顺军的打击下,地主官宦“混稠人中,低头下气,惟人觉”,“赤体狂奔,四散逃命”。那些投顺的明朝官吏,也是丑态百出。每天在午门外,他们身着青衣小帽,“匍伏听点。
4、军事思想:李自成宣布“为救百姓,故起义兵”,因而提出“剿兵安民”的口号,立志以“仁义”之师,反抗官军,夺取天下。为争取民心,他提出“均田免粮”的主张。他着眼于提高作战能力,不断加强农民军建设。重视军队编组,将起义军区分为战斗部队和地方守备部队。战斗部队分为中、左、右、前、后五营,以不同颜色旗帜区分,由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等统领。以步兵、骑兵为主,另有炮兵、工兵、水军。重视改善武器装备,常用缴获的铳炮、火药、铁胄、骡马装备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