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羊不吃天堂草的思考
小说讲述的是一群来自农村的工匠在城市中的工作生活,描绘了这类弱势群体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
三河尚继承了祖传的木匠手艺,凭着绝活娶了个漂亮媳妇。随着时代的变迁,他的手艺在农村已经不吃香了,媳妇也变了,婚姻也变了。一气之下,他背起行李,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带着两个年轻的徒弟吃了一顿手艺饭。年轻的徒弟秋子和黑灿本该在学校读书,却因为家庭的贫困,不得不肩负起家庭大人的希望和重担,跟着师傅们闯荡江湖,受尽人间的寒冷,体会人情的温暖,在这个社会的舞台上生存、扎根、成长。在这个城市里,他们和全国各地的木匠一样,吃着冷饭,住着窝棚,在寒风冷雨中在路上等活,找了生意就赶,竞相压低价格谋生。他们都梦想着淘金赚钱,默默出卖着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咬紧牙关忍受着生活带来的艰辛,固执地坚持着农村人特有的人格和尊严。
主人公秋子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他父亲养羊赔了1000多元,沉重的债务像一座大山压在家里。跟师傅出来后,凭着自己的灵性,很快掌握了木匠的手艺,甚至超越了师傅。最后成为学徒,在师傅的称赞下独立支撑门户。他敢爱敢恨,富有同情心:遇到腿有残疾的魏紫,主动去帮助他,无偿帮助他到底;遇到不把自己当人看的顾客,就居心不良,把肥肉塞到别人柜子夹层里,“弄得他一身臭,不知从何而来”;无助的鸭子是他的好朋友,没工作等了好几天被打了的小木匠也被他帮助过。秋子还是一个很独立的孩子。同在一个窝棚,黑锅抵挡不住赌博的诱惑,终于陷入其中。是明子把他从火坑里救了出来,重新走上了正道。他看着师傅冰冷的眼神和善良,牢记在心,敢于和师傅做鬼脸,终于让师傅屈服。当他拿到外国硬币的时候,他去找了一个知识渊博的教授,帮他鉴别,让自己尽快知道真伪。就像三个和尚说的,“好马有一点脾气。”当然,他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孩子的缺点:打架,买彩票花了200多块钱,在别人的苹果车上剪绳子等等。这些缺点正显示出一种活生生的、充实的生活。
虽然小说的对象是孩子,但是我看完之后就念念不忘,魅力可见一斑。我觉得小说最可贵的是植根于社会现实,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小说的主人公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都市社会,“钱”这个词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只束缚着每个人。他们为钱哭,为钱笑,为钱分,为钱会。就连秋子尿床也和贫穷息息相关。正是在这样的成人氛围中,秋子和黑灿在成长,谱写着圣洁而美好的生命乐章。
山羊不吃天堂草?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告诉了我们这个故事的由来:子明一家靠养羊发了财,带动了全村养羊。结果羊多了,草少了,就跟着父亲去外地养,但是面对新鲜的天堂草却不肯吃,其中一只壮烈牺牲,全家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债务。“天堂草”,多美的名字!恐怕作者的本意是为了衬托那只英勇高贵的山羊,见证人物的成长。秋子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大工作。在户主不知道其详细情况的情况下,将1500元的存款放进了她的口袋,这成为了一个极大的诱惑。家里一方面急需用钱,一方面又在信守承诺。主人公会面临怎样的选择?最终,明子最终选择了正义,健全的人格最终在矛盾中形成。这个钱的选择和“天堂草”有什么不同?
回味良久,发现曹文轩的小说总是在至善至美至真的氛围中夹杂着生活的苦涩,读者最终也会在生活的苦涩中咀嚼出甜蜜的味道。我想这大概就是无数年轻读者甚至我们成年人着迷、着迷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