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围城》的主要内容,分析其主要人物。
小说简介来自印度洋的法国邮船贝拉斯隆子爵号停靠上海。小说主人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乡,就接二连三地陷入“围城”。方鸿渐从欧洲回来是一九三七年夏天。小说以他的人生轨迹为主线,反映了一些知识分子(主要是一些欧美留学生、大学教授等)的生活和心理的跌宕起伏。)当时。他们不属于那个时代的先进知识分子。抗战正酣时,他们大多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暴之外。先是在上海十里羊场,然后在湖南的一个偏僻小镇,他们围绕着生活、事业、婚姻、爱情展开了一系列的勾心斗角和角逐。这也是一场战争,虽然没有硝烟,但处处闪现旧社会的刀光剑影,在爱情和名利场中腾跃;虽然没有肉体上的伤亡,但我们总能看到灰色的生命是如何吞噬人的岁月和生命,污浊的空气是如何腐蚀人的操守和灵魂。自然,这里有真挚的友情和美好的祝愿;但是这些在强大的旧社会屏障面前是如此的弱小和无力。这些在到处都可能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路上尚未耗尽生命力的知识分子,出路在哪里?这是这部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留下的一个严重问题。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单元。第一章至第四章为第一单元,描写方鸿渐在上海及家乡(江南某县)的生活场景,以上海为中心。在这个单元里,方鸿渐和苏之间的“爱情”纠葛占了重要的一部分。苏迷恋方鸿渐的风流韵事,引他们演了许多半真半假的闹剧。这暴露了苏小姐做官矜持自负,结果一事无成的尴尬局面。也暴露了方鸿渐的《花花公子》优柔寡断、不谙世事、愤世嫉俗的浮华局面。围绕他们,作者还写了十里洋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如美国花旗集团买办张继民,喜欢被人叫作吉米,外表时髦骨子里保守的董谢川,“最懂男女之事”的青年哲学家褚,满口不诚实自称“新古典主义”的诗人曹元郎,暗地里把方鸿渐当作情敌,虚度光阴。他们在宴席上,在诗词歌赋上,在各种应酬上,都是那么空虚,无聊,庸俗。这种生活不会培养出健康的爱情,更不用说健康的理想,这是一座有待攻破的“围城”。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单元,是“过渡”或“衔接”。在这一单元中,方鸿渐和赵这两个在个人生活中遭受挫败的人冲出了“爱情”的牢笼。他们从想象中的对手变成了真正的朋友,一起去湖南平城的三闾大学找工作。在这一单元中,作者还为下一单元的闹剧准备了新的角色:未来的大学校长李,副教授顾尔谦,青年助教。他们和方、赵一起从上海起航南下,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小社会”。这个“小社会”的各种矛盾、戏谑、嘲讽,以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构成了小说所描绘的现实图景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第六章和第七章是第三单元,主要描述了三闾大学的内斗。我们在这里选择的第六章是本单元中的一个沉重场景。从校长、院长、系主任,到教职工、学生甚至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目不暇接的人事纠纷。专业排斥,爱情竞争,明目张胆的套路,诽谤性的谣言,勾心斗角,等等,三闾大学成了一个比拼的舞台。一些学者和文士,黑粉,出现了。其中李是一个仁义道德满身贼妓的半老头子,韩是一个外表愚钝内心龌龊伪造学历行骗的假洋博士。有像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狡猾奸诈、口口声声维护教育尊严的伪君子,但实际上却是道德败坏者,也有依附于官僚、谋职、意欲组党巩固自己,最后重蹈覆辙的阿木森林。有陆子潇、顾尔谦这种痴迷龙附凤,专吹拍拍的势利小人,也有、王夫人这种名媛,虽然在大学里四处游荡,但也只是在爱情里秀主角,火上浇油。总之,活跃在这片“新儒家森林”中的各类人,不需要用八股做敲门砖,他们都举起一面自己认为最美的旗帜,掩盖自己的本来面目,竭力追求一种新的提升,仿佛自然界的动物都披上了保护色,追求着自身的发展。自然,他们中间也有一些还没累垮肩膀的好人,比如方鸿渐、赵,虽然荒唐、刺激,但还有点责任感,还有细腻、深沉、精于算计的,等等。这些人物,像方鸿渐,可以算是“可造之才”,或者像赵,总算有一技之长;或者,像孙柔嘉一样,他们经过深思熟虑,隐藏得很好。在一个好的社会里,他们可能会发展成为杰出的人才。但在那些烟雾弥漫的环境中,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就像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一样,他们的聪明才智被社会的惯性抵消了。第八章和第九章是第四单元。方鸿渐和孙柔嘉在回上海的路上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组合,失业带来的对未来的焦虑让他们婚后争吵不断。这次吵架在回上海的路上比较简单。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属的介入,矛盾变得更加复杂。曾经有一段时间,婆媳、翁婿、嫂子、亲戚朋友,甚至主仆之间都有一系列的不和与争执。最后,方和孙的矛盾终于激化,前者辞去了报社资料室主任的职务,再次面临失业。方鸿渐新家园刚建立解体,又一次冲出一座“围城”,来到一座“围城”的入口──他打算去重庆做官的赵找工作,那也一定是一条坎坷不平、前途未卜的路。小说以一个老式的铃声“铛,铛……”结束。和以往所有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它并没有对社会和人生的出路提供任何明确的结论,但他所描述的人生本身却“比所有的语言和所有的微笑都要深刻。”(节选自郭志刚谈钱钟书《围城》,小说鉴赏文库中国现代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版)人物在写人、兽、鬼的时候,钱钟书似乎还在着迷于反讽,妙语连珠,寓意深刻,但人物还是模糊不清。而《围城》除了由李、曹元朗、高松年、周经理、范小姐勾勒出的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漫画人物外,还有方鸿渐和这两个独树一帜的人物,值得珍惜。方鸿渐被一些评论家称为“围城人”。方鸿渐是一个被动、无能、不稳定、经不起诱惑的人,更是一个失败者。他的失败,是因为他缺乏直面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的理性、信念、热情和力量,也因为他不是一个卑鄙的人,他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他想维护一点作为人的尊严。上不去下不来,很尴尬。许多学者将他与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联系在一起,但“多余人”的悲剧在于他思想上的觉醒和行动上缺乏勇气和历史条件,“被围困者”的悲剧在于他的平庸。“多余的人”会给人前卫、英雄的时代感觉,而“被围困的人”和我们一样,都在徒劳地寻找作为普通人的解放或依附。正如无用的贾宝玉几乎是《红楼梦》里唯一的好人,方鸿渐也是《围城》里最好的人——也许除了唐晓芙。整部小说中,只有一个唐晓芙,纯洁可爱。这是因为她对方鸿渐还虚幻无望,所以她是幻象。但是任何有真实感的人都是可笑的,猥琐的,虚荣的,卑鄙的。方鸿渐比里面的人都厉害。我们知道乱世是英雄或者英雄的天下,懦夫注定失败。所以,方鸿渐这个不恶不英雄,不与世争,不帮世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方鸿渐的悲剧是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结果和反差。但孙柔嘉在《围城》的人物谱系中更为独特。这个胆小的小姑娘,这个似乎没有什么主见的小姑娘,这个天真无邪的姑娘托付给方鸿渐照顾的小姑娘,是最有心计的人。这种文质彬彬的人,暗地里阴柔坚韧,像个甜蜜的陷阱,却控制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也控制着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运。这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人物。中国道家文化中所谓的“女性气质”和中国政治文化中所谓的“马基雅弗利主义的”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似乎没有人在钱钟书之前甚至之后写过。但她不是一个文化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具有所有的复杂性。当她掌控一切的时候,婚姻、生活、命运似乎都失控了。这个转折在另一个层面上表达了《围城》的困境,也让我们无法用几句话概括这个人,就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说不尽,她也说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