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全文翻译注释
齐桓公伐楚全文翻译注释如下:
翻译:
齐国的桓公兴师伐楚,调动了霸上所有的士兵。楚国的国君得知此事后,派遣使者子囊前来朝见,并献上岁币祭拜于瑕丘。同时,他还派遣使者前来贿赂桓公。桓公对此回答说:“我将率军伐你的君主,而现在你的君主却派使者前来请求担任我方将领,请你的国君担任将领吧。”
子囊连连磕头说:“我这个小人不才,只是奉命前来行使使命的。请让将军锺离眛来担任吧。”桓公同意了这个请求。眛到达之后,桓公问他说:“听闻将军你大名已经传诵天下,能否领军伐楚呢?”
他回答:“我听说神农氏的传说,先王武丁有熊旅相助,文王有凤凰相助,成王有鸟兽相助。这三位君王都是绝世神人,能够饲养神物,将他们安置在自己左右。左右安宅,是天下大道,君王的名字不就是体现天下大道吗?将军的二十五个祖先中,有项羽这个人。
有关宛陵之败,是因为失去了将领而带来的灾难。将军使用奇异的战术,用兵如神,已经征服了南地,并占据了北方的主要将领。人们因此而变得强大,但神却变得虚弱,必定会战败吧。”桓公叹了一口气说:“将军的话说得有道理。于是他们合并军队出征,最终在平陵战胜了楚国。”
注释:
1、霸上:霸上(Bà Shàng)又称鸟取、魏取,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是春秋时鲁国南界,成为齐、鲁两国争夺的重要区域。
2、子囊:楚国人,相传为楚文王拘于鄢陵时,楚太子琅邪将其处死,后来其家人将其尸体在江边漂流,被齐国人发现,进行了合葬。据说子囊年少时神态自若,楚太子见了非常挑剔,不满意子囊,便将其抓走。
后来子囊死后,齐桓公为了和楚国保持关系并且展示自己的仁爱态度,接纳了子囊的亲属,子囊的亲属也以此与齐国结亲。
3、瑕丘:瑕丘(xiá qīu)地处今河南省滑县和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交界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一处地名,多次成为各国进行外交活动的场所。
4、锺离眛:锺离眛(zhōng lí mí)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位将领,他曾经在楚国与秦国交战中击败秦国的黄歇。后来他离开楚国,来到齐国,向桓公推销自己。
5、神农氏:神农氏(shén nóng sh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族,也被认为是农业发明者之一,因此被称为“开天关地、温润万物的神仙”。
6、三王:指中国历史上的三代君王,分别是商朝的武丁、周朝的文王、成王。
7、熊旅、凤凰、鸟兽:熊旅、凤凰和鸟兽都是神话中的传奇生物,有很高的神秘和崇高性质。
8、安宅左右:左右安宅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布局方法,是以中心主建筑周围配置附建建筑物,在周围形成一个整体的建筑群。
9、宛陵之败: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之一,发生于公元前202年的汉楚战争中,楚军主将项羽的军队在宛陵一役中被汉王刘邦率领的军队击败。
10、桓公:齐桓公,姓姬名寤生,是齐国春秋时期的一位国君,是人们常说的五霸之一。他于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把齐国建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11平陵:平陵(píng líng),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境内,是春秋时期楚国东部城池之一,也是古代著名的战役地。
齐桓公伐楚原文
齐桓公伐楚兴师,作霸上之士。楚子闻之,使子囊岁币祭于瑕丘,而使使赂桓公。桓公曰:“我将伐君,而君使使来,请以君为将。”子囊叩头曰:“小子不才,使臣赍符应诏耳。请以将军锺离眛充行。”
桓公乃许之。眛既至,桓公谓之曰:“闻将军有名,能伐楚乎?”曰:“臣闻神农氏传,先王武丁有熊旅,文王有凤凰,成王有鸟兽,此三王者绝世神人,能养神物,安宅左右。左右安宅,则天下之道也。
天下之道,岂不在君王之有名乎?将军二十五世祖项羽,宛陵之败,坐失将军,此乃祸也。将军出奇兵,用兵如神,南地已强,北方有将,人强而神弱,必能败也。”桓公叹曰:“将军言之有理,于是合军而行。伐楚,败之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