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原版和电影版有什么区别?
有很多不同之处。因为表演效果(不能一个人独角戏)和时间限制,电影改了很多地方,但是有些细节改了之后不够严谨。最大的不同是,小说是以马克的任务日志的形式表达的。针对每个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多个候选方案,逐一否决,筛选出最终可行方案。影片只能直接展现最终的方案,思考过程完全被忽略。然而,这是这部小说的精髓之一。别忘了,作者是暴雪的程序员(参与了魔兽争霸2的开发),这种“头脑风暴各种可行方案,一一否决”的思维模式是程序员常用的方法。作为一个极客,我不仅关心什么方案行得通,还关心为什么其他方案行不通。小说不厌其烦地描述各种被拒绝的方案,充分说明马克是个不折不扣的极客,但看电影却没有这种感觉。剧情的重大变化是:制作水土的过程极度简化。在原著中,火星土壤需要先被地球土壤中的细菌激活,但马克只带来了花盆大小的地球土壤,所以翻了几倍才被激活。造水就更颠簸了。首先,氢气没有完全燃烧,与氧气混合,吓得马克躲在火星车里不敢返回栖息地。然后马克想到了把氧气抽干的方案(要考虑细菌的存活,抽氧气前要降低温度),然后在氢气环境下燃烧氧气,而且因为自己的方便,只用氧气面罩呼吸,引发了爆炸。而不是电影里那样爆炸。从一开始,书中的描述就将读者引入一种循序渐进的氛围,遗漏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而且电影都是因为时间简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