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化的五个象征:英国标签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婴儿出生在A国的飞机上,出生的时候飞机正好在B国和c国的边境,孩子的父母来自另外两个国家,D国和e国,A国规定所有在他们飞机上出生的婴儿都要入籍这个国家。可惜按照其他四个国家的规定,这个宝宝也应该加入这些国籍。这个宝宝应该有五个国籍。故事听起来很可笑,但带入电影圈也不稀奇。在全球电影产业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A国执导。B国演员,C国编剧,D国特效,E国、F国、g国联合投资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情况下,如何分辨一部电影的国籍?当我们谈论英国电影时,我们在谈论哪些电影?

标准1。英国首都

大多数电影节都把最佳电影奖颁给制片人。英国制片人伊安·坎宁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凭借《国王的演讲》摘走了最佳影片金像奖。回到当年,伊安·坎宁为了保证这部电影的独立性,残忍地拒绝了好莱坞的投资,换来了一部与好莱坞口味不同的成功电影。

电影是造梦机,但是正常运行要花很多钱。一部电影投资往往上亿。所以,乍一看,把电影当成工业化产品,由投资人拥有,并没有错。但是我们来分析另一部电影。《理智与情感》李安导演1995,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投资155万美元拍摄。不过这部电影是根据一本英国名著改编的,编剧和演员都是英国人。这部电影充满了英国风情。我们能说这部电影是美国电影吗?

标准2。英国射击

一直以来,英国都有许多由外国投资者拍摄的电影,其特点是根据有品味的杰作来展示英国的习俗和故事。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小说和戏剧,由一群经过戏剧舞台训练的英国演员主演。这样的电影总能赢得评论家的心。比如奥斯汀(被戏称为好莱坞最火编剧)的小说改编作品,约翰·勒·凯瑞拍摄的侦探片《斯迈利的男人》和《不朽的园丁》,罗琳小说改编的哈利·波特系列等等。

很多人认为这类电影是英国电影人最成功的地方,这些电影中的英国文化痕迹是不可替代的。

标准3。英国文化电影

网上流传着一个叫“BFI100”的片单。有些人干脆称之为20世纪100部最佳英国电影。其实这个翻译并不准确。1999年初,BFI(英国电影协会)编辑了一本小册子,发给了英国影视界各行各业的1000人,包括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出版商和评论家。这些人被要求考虑和选择100部20世纪在电影院上映并给他们留下强烈而持久印象的“文化英国”故事片。评选结果就是这个“BFI100”的片单。值得注意的是,BFI刻意回避了“英国电影”的概念,提出了“英国文化电影”。英国文化电影是一个更大更模糊的概念。如果你喜欢一部电影里的英国故事,可以说是英国文化片,如果你喜欢里面的英国风景,也可以说是英国文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