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顶端
我看过很多官场小说,大部分主角都是通过各种权谋站到了权力的顶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种成功真的是成功吗?每一次晋升的背后,都有信仰的失落,都是一种对初心的心甘情愿的抛弃。
我觉得作为一个年轻干部,不应该让自己的生活陷入这样的泥潭。因为一旦你想当然了,你就再也回不到当初那个抱着梦想,脚踏实地的你了。《火中涅槃》中的梅苏畅就是拥有一颗童心的典范。
因为、梅、梁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
如果你是个普通人,你会有这种深仇大恨。恐怕你会想推倒整根大梁去祭奠赤焰军的七万英魂。但是梅·苏畅没有这样做。
大梁毕竟是他最爱的国家,是他父亲和战士用生命守护的家园。
没有国家哪里是家?
所以他的复仇之路不是单纯的复仇,而是济世之路,重塑政风政绩之路。
他对皇帝的要求,只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选择一个合适的接班人,让大梁世代延续。
真的不应该看这么有正义感的电视剧,连报仇都报?
梅苏畅用这三步,不仅为自己报了仇,也把大梁推向了盛世。
第一步,把那些贪官的原形一一揭露出来。
首先是住建部的尊重。娄志敬身居要职,年纪大了,胆子也大了。他不仅是一个赚钱的好手,而且他还有坏习惯,靠他自己生活。这样的人怎么留在核心部门?
然后是刑部和吏部。那些不能秉公执法,约束孩子的人,也是难以忍受的。
并没有。如果一个部门负责人成为党争的传声筒,还有必要让他存在吗?
一个部门好不好,首先看负责人。如果负责的同志自己作风不好,你还能指望他管这个部门?核心部门这样,下属部门也会跟着这样,这样下去,整个系统都会溃烂。
所以,整顿一个部门,必须从负责人开始。不要以为找人掏空负责人的权力,或者扶持另一股可以与之抗衡的力量,就可以扭转这个部门的风气。内斗只会消耗一些实干家的精神,助长一些自吹自擂者的资本,不可能挽救一个分散的部门。只有重新选择合适的负责人,整个部门才能焕然一新。当然,这个人必须有勇气。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火中涅槃》里沈追可以直接做“第一”,而全财先做“第一”?当然一方面是因为沈追是副职,可以直接提拔。全财以前的水平不够。
另一方面是因为沈追家里有背景,直接晋升“一把手”比较稳定。全财没有背景,而且他太直言不讳。王曦梁怕他做不好,所以没有马上任命他,而是等他在这个位置上坐稳了再扶正。可见,对“一把手”的选择一向是非常谨慎的。
第二步,支持真正有能力的人上位。
梅苏畅在三个继承人中选择了景王。不是因为他们有友谊,也不是因为他会报复自己,而是因为王静是最合适的人选。
别说太子了,他没本事,什么都靠岳贵妃。如果国家真的交给他,那岂不是让岳贵妃掌权?岳贵妃如果是小庄这样的女人倒还好,但她是个“不清楚”的人。她怎么会被世人羞辱?
王禹喜欢恶作剧,他从骨子里和王曦梁是一样的。他们不会着眼于如何发展壮大国家,而是着眼于如何保持和巩固自己的权力。当了皇帝,就喜欢看下面的人互相争斗。谁也不占优势,对皇权没有威胁,可以稳坐钓鱼台。
但是国家怎么发展?
尽管王静有缺点,但他是一个实干家。不说别的,他就是一个一心为公的人。
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只能这样选择。
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是怎么用一个人,要看你的目的。要想攻城略地,那么就要用有胆识的人;要想坚守城池,必须用诚实守信的人。
让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才是用人成功之道。
第三步,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
梅·苏畅从未忘记他的使命是什么,即使他遭受了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忍受了如此痛苦的过程。他拖着病体,心里始终装着这个国家的安危。
他曾经冒着被发现的危险,让郑伟献上了杀死凤凰的计划,击退了楚楠,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在他的复仇计划完成,王静如愿成为太子后,他没有隐退,而是用生命的最后时光换来了大梁的安宁。
他虽然痛恨梁武帝、夏绛和当权的谢玉,但他并没有“黑”掉自己的信仰。
他从未忘记他对国家的忠诚。
可能有人会问,他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想问你,如果你活着是为了复仇,那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没有信仰,人无法生存。这是我在基层三年来感触最深的地方。
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精神家园,就会松懈懒散,成为行尸走肉。就像很多人一样,每天看起来很忙,其实就是一个牵线木偶,过着没有自我和自由的生活。这样活着真的有意义吗?
信仰的本质其实就是你活着的目的。
梅·苏畅为自己而活。他始终遵从自己的内心,为七万死难者正名,为自己热爱的国家奉献一切。
你活着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