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分析|《一弯新月》中文学人物的特点

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到新加坡后的第一部作品是《大明湖》,是一部以日本军国主义在济南挑起的五·三惨案为背景的小说。手稿在上海“一二八”炮火中烧毁后,作家将其中最有趣的一段改写成中篇小说《月牙儿》,并于1935年发表。

和很多家境贫寒的女孩一样,月牙儿的童年很凄凉。才七岁的她,已经失去了天真和欢乐,家里的一切都无法抚慰她那颗稚嫩而孤独的心。房间里有药味、烟味、母亲的眼泪和父亲的病味;没有人和她打招呼,也没有人愿意为她做晚饭。唯一能装点她生活的,是斜挂在天空中的月牙儿。她靠在小屋的婴儿床上。或者独自在台阶上,“望着月牙儿”,月牙儿带着“冷”,它的“一点微弱的淡淡金光”照在她脸上,泪如雨下。月牙儿成了她的伙伴,陪她送父亲出殡,解除她从当铺高柜台回来的疲惫,也教会她可怜整天给人洗面的母亲。母亲狠心,带着女儿改嫁时,是月牙儿把轿子送进了巷子里,像个“待补的大缺口”。月牙儿,你太让人想起人生的希望了。“那一点光,那一点冷”一直在她心里。“它比什么都亮,那种凉凉的,像一块玉,有时候好像用手就能摸到。”

奇怪的是,在母亲改嫁后的三四年里,她“不记得曾经见过一弯新月”。她有自己的“小屋”,白色的墙壁,一张长桌,一把椅子,一床比以前更厚更暖的被子;“妈妈越来越胖,脸也红了,手上的鳞片也在慢慢脱落。”她很久没去当当了。“新爸爸”叫她去上学,有时候陪她玩一会儿。过着热闹的生活,她记不住月牙儿。月牙儿“小小”的希望,在一个十岁的孩子眼里,真的很难受。

就像天上的月牙儿,稳定了一段时间后,新爸爸莫名其妙地“跑了”,妈妈又让她去当当。好景不长,妈妈没有办法活下去,只好走进了“暗门”。天空中央的月牙儿敏感地从云层里钻了出来。“无助的那一个挂在灰蓝色的天空,光线微弱,很快就会被黑暗包裹。”经常有男的来我妈家,但客户们看小女儿的眼神像看狗一样,“吐着舌头,垂涎欲滴。”于是,她渐渐学会了“恨妈妈”,她不得不保护自己。同时也让她特别难过。严酷的生活总会让她“原谅”母亲。她并不太理解这个女人只在同学中“卖肉”,但她从母亲的“打扮”和“戴花”中得到了最初的教育。她的心是苦涩的,像一弯新月在黑暗中悸动。

母亲找她“帮忙”,是因为她的身体、思想、身体都来不及为很多男人服务。但是,她是矜持的,她能原谅妈妈,她单纯的相信自己应该为自己辩护,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有力量去做。就像她妈妈从服务很多男人到“只服务”一个馒头店店主一样,住在学校里,得到了校长的亲切关怀。虽然日子不好过,对母亲无尽的思念让她觉得希望不大,但少女的青春让她重新“骄傲”起来,因为她已经变成了一朵“娇嫩的花”。因为校长走了,她又要出去另谋高就。“我不找妈妈,我不依靠任何人,我要自己挣钱吃饭”——她雄心勃勃,结果却破灭了她的希望。“我走了整整两天,带着希望出去,带着灰尘和泪水回来。”这一刻,她真正理解了母亲,原谅了母亲。“她妈走的必经之路”,想着自己“年轻”“漂亮”,想着自己要活下去,她几乎决定做任何事。久违的月牙儿带着它“清澈温柔”的春天又来到了她身边,她对自己说:“这月牙儿是希望的开始。”

她开始放松自己,尝试新的生活。一个年轻人向她走来。他是如此温柔可爱。他总是微笑着,“微笑的脸似乎在微笑”走进人们的心里。作家用散文般优美的文字叙述女主人公的心情。当她讲述的时候,我们看到-"他微笑的嘴唇在我的脸上,我看着从他头发里露出微笑的新月。春风像喝醉了酒,吹过春天的云,露出新月和几颗春天的星星...在河岸上。.....我倾听水流,...一切都在融化春天的力量,把它放在那个娇嫩的地方,然后释放出一些香味,像一朵花蕊折断了一片花瓣。我忘记了自己,我迷失了自己,就像在春风和月光下一样。”但是,女人的“卖肉”终究不是那么诗意的。几乎就在这第一时间,她突然发现月亮被云遮住了。她“失去了月牙儿,也失去了自己”。她就像她妈妈一样!

于是她开始了没有月牙儿的生活。她说她跟她妈一样,但实际经历比她妈的精神挣扎更痛苦。在被那个笑容满面的年轻人欺骗玩弄后,女孩特有的羞耻感让她拼了命。她不想做一个好的女服务员,她甚至讨厌那些只对女人感兴趣的男人。可是,她没有看到月牙儿,她知道没有希望了。她的命运远远不在她自己的手中。饥饿的煎熬和各种社会强制把她推向了她母亲走过的路。“钱比人厉害,人是野兽,钱是野兽的勇气。”文明男人买她,粗鲁男人买她,鼻子出汗的中学生被她喂饱,临死前想买点幸福的老男人也被她喂饱。当母亲最终被馒头店店主抛弃,找到女儿时,小说写道:“她找到了女儿,女儿已经是妓女了!当她支持我(指她女儿)的时候,她就得那么做;现在轮到我养她了。我必须这么做!女人的职业是世袭的,是专门的!”她活了十年,染上性病,工作了两三年,皮肤粗糙,嘴唇老是被烫伤,眼睛布满血丝。过去,她不再被称为“天真的女孩”,但她向野鸡学习。

当她再次看到挂在天上的新月时,她已经在监狱里了。因为拒绝接受“缓刑”教育,她甚至向正在审查的大官吐口水。她,一个卑微而被摧毁的灵魂,终于发出了她愤怒的挣扎。

《月牙儿》中的女主人公,作为旧中国典型的受虐妇女,犹如黑暗中颤抖的月牙儿。作家怀着深深的悲哀,代表他们“平反冤屈”,笔直指造成这些悲惨的人的私有制社会。

女主人公命运的变化,是作家倾注心血的地方。母亲的两次再婚,都成为作品结构中颇有意味的情节:第一次再婚后,母亲成了妓女;第二次再婚,女儿成了妓女。在整部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月牙,凝聚了人们巨大的同情心,它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它具有双重意义,既是女主角悲惨命运的见证,也是女主角的希望。

我们已经说过,女主角比她的母亲有更深的精神痛苦。小说结尾的月牙儿归来,自然有叙事的便利,也是女儿不同于母亲的地方。作家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平民立场决定了他所有同情的新内容:通过新月的象征意义,作家期待女主人公新的生存意志的出现。虽然他觉得自己很苗条,但他对未来有一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