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忠发的人物事迹
向忠发,1880年生于上海,出身贫寒,小学五年辍学。随父母迁回湖北原籍,14岁入汉阳兵工厂学徒,16岁转入汉阳造币厂学徒。工厂倒闭后去江西一家大户做佣人,3年后因受东家赏识介绍进入轮船公司,仅4个月即升任二副,两年后再升大副。以后几经波折,在当时国内规模较大的汉治萍公司属下的轮船上做事,并日渐因其识字较多,活动能力较强和热心助人而被吸收参加当时的汉治萍工会工作。几年之后,即1921年,他已经成为拥有上千名会员的汉治萍工会的副委员长。次年,中***党员许白昊发展其加入了中国***产党。
在中国***产党的早期历史上,有四名党员是从早年土生土长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发展而来的。他们就是邓培、向忠发、王荷波和苏兆征。邓培是1921年入的党,向忠发和王荷波晚邓培一年,而苏兆征更晚他们3年,是1925年入的党。但就党内地位而言,向忠发和苏兆征最初远不如王荷波和邓培。王荷波和邓培是最早成为中央委员的,在中***三大与四大时,他们先后被选为中央执行或候补执行委员。他们在中***的工会工作中,也曾占据着相当突出的地位。直到1925年省港大罢工时,苏兆征才开始成为中***工运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而向忠发则只是在武汉地区成为革命中心之后,才开始引人注目。因此,直到中***五大时,即1927年 4月底至5月初,由于邓培在广州遇害,王荷波改任中央监察委员,苏兆征和向忠发才取代邓培和王荷波而异军突起,同时当选中央委员,开始进入中***中央领导层。说向忠发在党内崭露头角很大程度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北移武汉的结果,并不等于说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只要有了工人领袖这块金字招牌,谁都可以取得重要地位。向忠发这时的崛起,靠的还是其不同寻常的突出表现。 向忠发一方面成为中***中央政治局委员,一方面却又得不到***产国际代表和中***中央领导人的重视,这自然又要让向忠发心存某种程度的不快。他当然知道***产国际主张发挥他这种工人领袖的领导作用,但自己为什么得不到重用呢?他不能不开始怀疑,党的领导机关的改造远没有达到***产国际的要求,党的领导层知识分子仍旧占据着支配地位。
***产国际几乎同向忠发一样,不那么满意“八七”会议的改造结果。这种情况很容易理解,新的中***中央领导核心几乎只是旧中央的翻版。新中央实际上的总书记瞿秋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并且是陈独秀中央时的重要成员;另一位常委李维汉与瞿秋白一样,而他在1927年5月21日许克祥部在长沙发动反***事变之后甚至阻止过农民对长沙的反攻,这件事更让***产国际感到不满。常委中虽然也充实了一位工人领袖,但又是众所周知在退出武汉政府问题上表现软弱的苏兆征,这当然不符合***产国际理想中的工人领袖标准。因此,进一步选拔合适的工人领袖担任中***中央领导责任,并且大规模地充实工人成份到中***中央来,不能不成为***产国际这一时期反复强调的问题。只是,连***产国际领导人自己也很清楚,目前要找到合适的工人领袖来担任中***中央的领导责任,还不那么容易。
机会终于送到向忠发手上来了。那是1927年10月初的事。当时***产国际在上海的代表从苏联在上海领事馆得到莫斯科的指示,要求中***中央组织一个工农代表团秘密前往苏联参加10月革命十周年的大型庆祝活动。这时,南昌暴动刚刚失败,相当一批中***中央领导成员还在广东、香港不能回来,瞿秋白、苏兆征以及李维汉等又正在从武汉前来上海的途中,且中央工作无法离开,加上各地工作同样极其紧张,难有合适的中央一级人选抽调,让刚来上海不久的工人领袖、政治局委员向忠发充当这个工农代表团的领导人,当然是再合适没有了。因此,***产国际代表很快就通知向忠发为此进行必要的准备,以便赶在10月中旬由上海组团出发。
10月上旬,中***中央常委到达上海,向忠发向中央组织部长李维汉通报了此一情况,并商定了代表团的基本构成。李维汉同时表示向忠发可以以中央委员身份作中***驻国际代表,负责转达双方的有关信息。
10月15日,向忠发与湖北省工委负责人李震瀛一道,带2个武汉工人和5个上海工人乘苏轮安迪吉号由上海前往苏联海参崴,然后再乘火车赴莫斯科。11月初,代表团达到莫斯科,受到热烈欢迎。向忠发10月革命节当天又是参加莫斯科红场的庆祝活动,又是在电台发表广播讲话。之后接连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东方民族兄弟大会、国际苏联兄弟大会,在德国和比利时举行的反帝同盟扩大会议和反对中国白色恐怖委员会会议等,以中国工人运动领袖和中国***产党代表名义到处作报告,当委员,可谓风头出尽。而向忠发的报告,包括他在***产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所作的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状况的报告,确实也给***产国际领导人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产国际东方部很快就乐于让向忠发参加处理一切有关中国的具体事务问题。而向忠发也确在处理一些连***产国际东方部都感到棘手的问题上,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果断与魄力。***产国际印象最深的显然是这时向忠发处理莫斯科东方大学军事班中国学生的学潮问题。此一风潮发生于1928年1月间,100多名中国学生结队在***产国际办公大楼前示威,***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劝说无效,不得不请向忠发出面解决。向很快使事情平息下来,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此事的最后解决,基本上是按照向忠发的提议办的。这不仅迅速奠定了向忠发在***产国际领导人心目中的地位,而且也刺激了向忠发乘机提高自己政治地位的某种欲望。 1927年11月中***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政治局常委很快即作出决定,向***产国际派驻自己的全权代表,以便更及时和更直接地反映自身所遇到的各种重大问题。本来,政治局委员向忠发已经在莫斯科,并且已经开始起中***中央代表的作用,但政治局显然不相信几个月来始终没有参加过政治局会议的向忠发能够准确地反映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为此,他们特别决定派政治局常委苏兆征来担任这一职务。当然,在中***中央政治局给***产国际的正式函件中,中***中央具体说明:中***中央决定以苏兆征、向忠发和李振瀛三人组成中***中央驻***产国际代表团,以苏兆征、向忠发为全权代表,而以苏兆征为书记,李振瀛为秘书。因此,当1928年3月7日,苏兆征正式通知***产国际东方部他已到任之后,向忠发也开始名正言顺地以中***中央驻***产国际全权代表的身份进行工作了。
事情就此发生了最根本性的变化。3月下旬,***产国际作出决定,不惜冒极大风险、花大量金钱,组织大批工人作为100至110名中国***产党的主要代表偷渡到莫斯科来,在***产国际的直接指导下,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彻底改组中***中央的领导机关。此举意味着,***产国际对于全面改造中***中央已经有了相当的信心。这种信心从何而来?考虑到此前***产国际始终未能确定此会的召开地点和时间,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它一方面显示出莫斯科再也不能容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中***中央占统治地位的情况存在了,一方面也是因为***产国际这时终于选中了具有中国工人领袖“金字招牌”的向忠发,决心把他推到中***中央的最高领导地位上来。毫无疑问,即使对于***产国际和苏***中央来说,这也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政治步骤和组织步骤。通过外力的作用把一个在中国党内并不十分出众的工人,推到最高领袖的地位上来。向忠发是工人出身,这是最重要的;而他又确实较其他***产国际所了解的中国工人领袖更有组织和指挥能力,这在斯大林等人看来,多半也就足够了。至于他的教育程度,以及受此影响综合能力如何,都不甚重要。因为凡是大的问题,都有莫斯科在指导把关呢。 向忠发事前并没有想到他会如此轻易地一步登天。还在1928年6月15日,即中***六大开幕之前三天,这位未来的总书记在布哈林召集的政治谈话会上,第一次发言就讲了几句显然不符合其未来身份的自谦的话。
中***六大上,由***产国际审定的六大代表84人,工农分子即占50人,知识分子只有34人,以至周恩来后来愤愤不平地称这次的代表中其实是“暴徒一大堆”。在6月17日分发的由***产国际审定的会议日程安排上,可以说已经初露端倪了。根据这一日程安排,向忠发被明确指定为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主持人。虽然仅仅通过这一通常更具荣誉性质的会议职务,人们一时很难看出向忠发将来在党内的地位如何,但到7月10日,即大会闭幕的前一天,就很少有人不了解***产国际的意图了。因为,***产国际代表米夫这一天正式提出了中央委员候选名单,在这个36人的名单里,工人就占到了22个,而且,向忠发的名字头一次被排在了第一名。在随后召开的六届一中全会上,中央委员们已经不再需要***产国际代表的提示了,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推举向忠发担任会议主席。紧接着,向忠发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正式做了中国***产党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任工人出身的总书记。 ***产国际几次电报,中***中央却仍旧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这迫使***产国际下决心派瞿秋白和周恩来回国贯彻国际指示。1930年8月19日,周恩来先行回到上海,并于22日向政治局传达了***产国际的指示。由于周、瞿回国之际,***产国际尚未得到中***中央政治局8月初的两次会议记录。
中***中央领导人这时对冒犯***产国际和苏***领导的严重后果,还缺乏深刻的了解。直至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向忠发的领导地位,包括李立三的政治局常委职务,均无任何改变,因此,中***中央没有把问题看得很严重,所以,当远东局说明***产国际决定调李立三去莫斯科时,向忠发仍旧敢于表示反对,“不同意在目前工作中调立三同志去”,直到***产国际再来电报坚持,向忠发才不得不表示同意,但仍要求国际应让李立三在两个月后即赶回国内。
11月中旬以后,情况全然改变了。先是陈绍禹等留苏学生预先得到俄国人大发雷霆的消息,开始公开反对李立三,要求撤销他们因批评李立三的主张而受到的处分。对此,作为中***总书记的向忠发竟还蒙在鼓里,以至于他还敢在11月17日的宣传工作人员会议上借着批评留苏学生沈泽民,把陈绍禹等痛骂了一顿。但当天中***中央就看到了***产国际关于立三路线问题给中***中央的信。这封信根据从远东局得到的关于李立三反对***产国际的有关报告和中***中央8月初两次会议记录,断言李立三和其他几个政治局同志已经形成了一条与***产国际对立的反列宁主义的政治路线。这种情况使向忠发极为尴尬。在11月18日的会议上,向忠发心情沉重地宣读了***产国际的来信。在22日与团中央举行的联席会议上,他被迫开始承认自己负有主要责任。到12月6日,他更是完全屈服了,过去那点打抱不平的劲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甚至开始畏畏缩缩地想把自己摘个干净,说什么:“我缺乏理论,过去对立三错误不能说服他,不能与他争辨”,加上“我不能写,没有帮手,使我自己觉得立三不对也不能反抗,这是我过去的责任—助长‘立三路线’”。当然,他这时还不了解陈绍禹等留苏学生背后有苏联的大手在撑腰,因此还是咬着牙不收回过去对陈绍禹等人的处分决定,并且不能容忍陈绍禹等人对中央的态度,坚持要“与之斗争”。然而到12月16日,即***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来到上海,并与向忠发谈过话之后,向忠发彻底老实了。他甚至提出辞职,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赞同,瞿秋白第一个反对,肯定向忠发自六大以来领导政治局做了很多工作。
虽然向忠发仗着工人出身的金字招牌保住了总书记的位置,但反复公开地承认错误并把自己说得几乎一无是处,结果使他明显不再象过去那样争强好胜了。他开始把宝押在陈绍禹的身上,极力想让刚刚当上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的陈绍禹进入政治局常委,来帮助把关。因为他这次政治上的严重挫折使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再不能象过去那样呈英雄了,他几次提出需要有个“帮手”。而这个帮手最好就是陈绍禹。其实他早就知道,陈绍禹是***产国际东方部米夫的最得力的干将。但过去他过于自信,竟没有把陈绍禹放在眼里。如今他翻然悔悟。虽然米夫和远东局最初并不同意让陈绍禹迅速进入常委工作,但他还是每每必定拉上陈绍禹来开会,并且一反过去那股从不服输的劲头儿,即使是陈绍禹当面顶撞他,他也尽量不动肝火,好长一段时间里,每逢开会,他只是喏喏而已。
不过,四中全会以后,向忠发还是做过两件对中***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决定。第一件是不让张国焘到江西苏区去担任苏区中央局的书记。再一件事是让毛泽东来做即将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和国中央政府的主席。向忠发的这一提议,很明显为毛泽东以后在政治上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但是,向忠发在中***党内的作用,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也就到此为止了。中***六届四中全会之后,根据***产国际的意见,全党的工作重点已经开始转到苏区、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建设问题上去了,大批的干部和工人党员被先后送到各个红军根据地去,向忠发原来所熟悉的城市工作,特别是工人运动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削弱。更有甚者,四中全会的召开由于违反了党的几大工会系统党团干部的意愿,因而引起了强烈的反抗,先是以何孟雄为代表的25名重要干部在开会反对四中全会时,被人告密全部牺牲,接着又是以罗章龙为代表的一批工会干部另立中央,分庭抗礼。结果,包括上海在内的诸多城市工作及工会工作严重受损,从此几乎一蹶不振。面对这种情况,向忠发再也鼓不起过去那种急于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雄心了。他的总书记固然并非完全虚置,但他可以考虑和可以用心去筹划的工作毕竟越来越少了。理论上有陈绍禹等一大批留苏学生,实际工作上有周恩来等,他的工作只剩下一周向远东局代表汇报一次工作,参加一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或常委会议,听几个报告,发两次言而已。渐渐地,向忠发越来越消沉了。他一面因看不上陈绍禹不可一世的样子,动不动就和陈大吵,使得远东局一度为两人的关系磨破了嘴皮;一面不顾总书记形象,用党的经费,住洋房,养小老婆,双栖双宿,不仅弄得负责其安全和生活的周恩来等人好一段神经紧张,而且搞得部分领导人对此议论纷纷。因此,周的评价是,向忠发这时“堕落”了。
其实,这期间“堕落”的又何止一个向忠发。据周恩来回忆,根据莫斯科意图改造后产生的六大中央委员总***有36个,其中工人占了22个,而这22个工人委员中,除了向忠发于1931年6月22日被捕变节以外,相继投降了国民党的就有14个,占整个中央委员三分之一还多。这也就难怪,当向忠发被捕并被杀后,曾有另一位工人出身的政治局委员卢福坦明确表示想要接替向忠发做总书记,却不被***产国际所考虑。继向忠发之后,***产国际宁肯找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即使是毫无经验的留苏学生来维持中***中央的工作,再也不提找工人来做中***领袖的事了。 1931年4月下旬,原为中***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特科负责人之一的顾顺章,从上海护送张国焘、陈昌浩去鄂豫皖根据地后,取道武汉回上海,途中落入国民党武汉警察局局长蔡孟坚手中,随即叛变,供出了向忠发、周恩来、瞿秋白的住处及中央秘书处、特科机关所在地。当时的中***地下党员钱壮飞得到这份情报后,立即赶往上海报告周恩来,中***中央机关得以迅速转移。
顾顺章急于向敌人邀功,想法设法要把中***领导人向忠发、周恩来等抓到。他对抓捕向忠发颇有信心,因为他了解向的习性和行踪路线。当时,向忠发在上海装扮成一个有钱的古董商人,与杨秀贞在法租界善钟路附近的一幢三层楼房里以夫妻身份同居。杨是经顾顺章的撮合才与向在一起的。
在得知顾顺章叛变后,中***中央马上通知向忠发搬了家,接着又决定让他转移到江西中央苏区去。但向舍不得杨秀贞迟迟不愿离沪,提出离沪前无论如何要见杨秀贞一面。就在这时,顾顺章觅到了向忠发的踪迹。根据顾顺章密报的线索(向忠发左手一指半截的特征,年轻时为了戒嫖,将左手指砍去一个)。国民党松沪警备司令杨虎在向忠发去告别杨秀贞必经的“探勒”汽车行设下埋伏,于6月22日上午9点将向抓捕。
向忠发在被捕后的第二天,被引渡到淞沪警备司令部。警备司令熊式辉立即电告正在庐山的蒋介石。由于向忠发已供不出别的中***秘密机关,蒋介石下令将其就地枪决。这样,向忠发在被捕后的第三天――六月二十四日,便被押上刑场。行刑前,他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饶他一命,但无情的子弹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
杨秀贞并非中***党员,虽说她知道向忠发的政治身份,受审讯时一开始并不承认向忠发是中***党员。也是向忠发出面对质。所以,后来周恩来曾这样说及:“他(向忠发)的节操还不如一个妓女!”当时特务们问她知道不知道向忠发的身份。她摇头说不知道,特务们又动刑问她知道不知道。她还是说不知道。最后她终于说知道了,而其过程却是如此的让人愤恼。竟然是身为中***中央总书记的向忠发先叛变了,然后走到杨秀贞的那里对着中统特务们依然说道:交代了吧,他们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