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康熙大帝》

1999年,雍正王朝的出现彻底将朱桓公主拉下了观赏神坛。

2001,《康熙王朝》席卷荧屏,再次成为大众剧的爆款。

二月河也写了两部密切相关的历史剧。好评如潮的背后,总有观众喜欢拿两部剧做比较,尤其是两部剧里演过的演员。

反差特别大的,就是《康熙》的演员,陈和焦黄。

大多数电视观众无法就谁的演技更好达成一致。有人说陈版康熙霸气;还有人说焦黄的康熙不够霸气。

康熙两个版本谁演得更好?

陈出生在天津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陈的父亲毕业于燕京大学,是一名翻译。

陈出生的那一年,19岁的焦晃,怀着对戏剧的热爱,敲开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大门。

焦晃也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焦和陈的父亲陈是燕京大学的校友。

巧合的是,焦和陈都从事外语相关工作。

焦晃毕业后主要演话剧,电影演反派。他一直处于沉默和匿名的状态。

陈15岁开始跑龙套生涯。这一跑就是七八年。

1978陈在天津跑龙套的时候,焦晃因为《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认识了演员。

两人因剧相恋,却有25岁的年龄差。由于家人的反对,焦晃最终错过了李媛媛。

后来,在演钱钟书改编的电视剧《围城》时,和陈成了好朋友。

这就是娱乐圈,大大小小。焦晃和陈这两位从未合作过的艺术家,用另一种方式勾勒出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时两人都没有想到会接到康熙的戏,更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观众因为康熙而热衷于比较他们。

1989年,陈因参演《末代皇帝》而闯入公众视野。

一年后,他的演艺事业更进一步,在《围城》中获奖。

在成功的光环包裹下,陈开始有点飘忽不定。

此时,焦晃还沉浸在话剧舞台中,认真研究每一个角色。

因为在《围城》中的出色表现,陈怀着虔诚的心,见到了原著作者钱钟书。

在钱钟书的家里,陈感受到了一屋子的书,感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他摆脱了小人成功的外壳,扔掉了铜臭味。这件事花了九年才尘埃落定。

1999年,陈凭借电影《我的1919》成为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也是在这一年,焦晃凭借《雍正朝康熙》获得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和飞天奖最佳男主角。

但是焦晃接戏的时候拒绝了:“我不想演清宫戏,剃光头,现代话。”

但他看剧本的时候主动跑到剧组说《雍正王朝》一定会成功。

焦晃预言成功,一炮而红。他也为电视观众所熟知。

因为这部剧一炮而红,观众都说焦黄版康熙无法超越。

但这句话刚说了不到两年,就被夸焦黄演技的观众扇了一记耳光。

2001一部电影《康熙王朝》席卷而来,收视率迅速超过《雍正王朝》。就连当年正在热播的《大宅门》也只能与之相比。

此后,观众从未停止过对比两个版本的康熙。

很少有人知道,在《康熙王朝》选角的时候,焦晃和陈有过一次较量。

1992年,正在拍摄电视剧《武则天》的刘大印偶然在二月河边看到了小说《康熙大帝》。

擅长操作古装剧的刘大印眼前一亮,立刻买断了小说的版权。

没想到,在《康熙皇帝》开拍前,导演胡玫拿着剧本去找焦晃。

雍正朝开播的时候,打开电视的刘大印看到这部剧耗尽了原著的精华,不禁百感交集。请军旅作家朱苏进重新创作剧本。

两人闷在办公室里,拿着各种剧本,打磨了十天,才拿到后来的康熙王朝。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开拍后,刘大印成了郑静的扮演者。

剧本敲定后,选角的问题又来了。

焦晃在雍正朝有不错的表现,投资人更喜欢他演康熙。但熟知剧本的刘大印认为这个版本的康熙不适合焦黄,因为该剧主要讲述了康熙从青年到中年的曲折人生。当时焦晃已经60多岁了,根本不适合这个角色。

由于意见不合,刘大印和投资方产生矛盾,双方甚至闹上了法庭。为此,刘大印宁愿承担数百万的违约金,也坚持选择更合适的演员。

他先找到姜文,但被拒绝了。姜文觉得《雍正王朝》是先拍的,已经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不敢轻易尝试。

走了一圈,找到了陈。

很多观众觉得焦晃一个人演技更好,因为他是话剧演员。

演员的演技有不成文的标准:演话剧的比演电影的好;演电影的比演电视剧的好。

原因是演话剧和拍影视剧不一样。所有场景只能通过一次,中间没有停顿的余地。考验的是演员的演技。

焦煌,被誉为戏剧界的“南郊北域”,在圈内颇有威望。

陈演过影视剧,但在戏剧方面没有焦黄专业,所以演技不如焦黄。

但这种观点并不具有说服力。

话剧舞台的表现力比拍电影电视剧更强。话剧演员演电视剧容易,容易出现“浮夸”的迹象。张凯丽和宋丹丹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演员是否演过剧来评判有失偏颇。焦黄版康熙虽然安全,但不足以证明陈的演技比别人好。

陈的演技非同凡响,即兴发挥的实力同样无人能及。他演康熙,才是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没有事先与演员沟通的情况下,陈给了扮演老大哥的一记耳光。

一个父亲对儿子仇恨的无可争辩的愤怒被他演得惟妙惟肖。如果不是入戏太深,把自己当成康熙,怎么会有这么爆棚的表现?

陈痛斥索额图的那场戏没有沟通,演员薛猝不及防被泼茶。

事后陈道歉,和薛都一笑置之,这是演员之间的默契,也是对陈演技的肯定。

而同样是一部激情戏,焦黄却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一份霸气。在追讨国库所欠债务的场景中,焦晃饰演的康熙面对大臣时感到焦虑,而不是愤怒。

有网友说:焦黄说台词,嘴里好像有糖。一是他没说清楚,二是他没那个实力。另一方面,焦老师晚年演康熙,表演有些老套,情有可原。但康熙历史上,60岁还能弯弓射箭,根本不是焦晃玩的。

与去年同期相比,陈在剧终“千宴”上的表现实在令人惊艳。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没有气势怎么打动观众?

即使陈在他的表演中使用了太多的力量,他的表演也有点浮夸,但对比很弱。你喜欢哪一个?

我忍了台词,但他对我哥的态度更像父亲而不是皇帝。《雍正王朝》兄弟敢和康熙顶嘴,《康熙王朝》里没有这一幕。说皇帝本该展现的威严未能展现,不怒自威,未免牵强。

如果不是演技的问题,只能怪剧本和编剧。

但剧本不是原因,剧本是给观众看的。观众的收视率说明了一切。我们来看看这两部剧在豆瓣的评分:雍正朝9.3,康熙朝9.2。后者略输,但得分人数也是亮点。

前者是6.8万人的分数,后者是1.35万。当两者分数难分伯仲时,后者得分的人数约为前者的两倍。用数据说话,谁赢谁输,一目了然。

在角色投入上,两人都做了很多努力。

上台前,焦晃会给自己设几个问题:

如何演好康熙,怎么走,怎么站,怎么坐,他做了很多案头工作。所以康熙会被他演得特别有立体感,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焦晃曾经说过,演戏不是演戏,而是把角色和生活联系起来。情感是不能发挥出来的,如果解读出来就是故作姿态。

所以焦晃演康熙,更像他自己。

陈得到康熙朝的时候,也是很投入的。

那时候的陈在片场背台词都是走火入魔,拍摄的时候会准备几套方案。一个大骂群臣的打法,打了将近七分钟,陈又一次了。如果不是准备充分,绝对不会这么顺利。

《康熙王朝》成就了陈,但也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有人说陈演谁都像康熙,批评他难演。

焦晃演过康熙乾隆。他演的两个角色有什么大的区别?但只是那种味道。

很多人觉得陈明道演大家都像康熙,其实是对他的一种肯定。看红楼梦。谁能代替林黛玉演陈呢?看乡村爱情,谁能代替谢大脚在于月仙的位置?

换句话说,每个扮演陈的人都有林黛玉的影子,每个扮演的人都长得像谢大脚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们的角色塑造是如此成功。观众很难摆脱原来的角色,演员也很无奈。

其实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话题,无论偏向哪一方,都不合适。

人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所谓“文”,也应该包括文艺方面的表演。

谁能说陈的演技就一定比焦黄好?反之亦然。

比如你把《雍正皇帝》和《康熙皇帝》两本小说给不同的人,问哪一本好,你会得到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