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有哪些代表小说?
代表作《红高粱》概要:
1987《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由这部小说改编并参与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得了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86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是莫言的成名作。该书创造了莫言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高密东北乡先辈们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红高粱》获得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被翻译成近20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基于此,电影《红高粱》获得了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红高粱》是莫言的成名作之一,是中国新时期的一部崇尚生命个性、歌颂生命的小说。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获得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轰动海内外。小说中所描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印象和所散发出的中国国魂,无疑使这部作品不同于以往“寻根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小说展现了一系列独特的意象:“轿子”、“野性”、“敬酒神”等震撼人心的场景,迎风摇曳的方圆百亩高粱,舒展活泼而富有激情;难以接近又神奇的十八里坡;血红的太阳、血红的天空、血红的高粱……这些都能给我们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代表作《丰乳肥臀》概要;
1996《丰乳肥臀》获首届人人红河文学奖。
1997《丰乳肥臀》获中国历史最高文学奖,奖金高达10万元。这本书对读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莫言的写作一直是当代中国的重要标志之一。他敏锐的感觉、奇特的想象、旺盛的创作精神、汪洋恣意的语言天赋和对叙事探索的执着热情,使他的小说成为当代文学改革征途上引人注目的里程碑。他从故乡的原始体验出发,抵达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隐秘腹地。他作品中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他对民间中国的基本关注和对土地和家园的深厚感情。他的写作性格既幼稚又沧桑;他写的东西既简单又华丽;他有着不可抗拒的狂欢精神和进入当地生活的坚定决心。这些品质见证了他的复杂性和广阔性。从几年前的重要作品《檀香刑》,到2003年出版的《四十一炮》和《蓬勃的胸臀》(增刊),莫言仍在求变,创造着独立而辉煌的生活场景。他的努力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
《丰乳肥臀》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之作,是莫言民间史诗写作的成功实验。作者把他的母亲描述成一个忍受苦难的民间女神,或者圣母玛利亚的化身。然而,她这个由众多女儿组成的命运多舛的家庭,在疯狂的岁月里,与中国20世纪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以及官方权力话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抗拒地纠缠在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上,这些不同势力之间的竞争、斗争和厮杀都是在各自的家庭中进行的。导致这位母亲独自承受并消解了苦难的现实:兵荒马乱、战乱、颠沛流离、亲人离世,以及对身残的儿子的担忧和焦虑,而她在疯狂年代用胃袋从磨坊偷食的行为更是深情得让鸟儿呕吐喂食...母亲是一个意象符号,是莫言作品中"我的祖母"女性的集合,也涵盖了莫言对民间苦难及其接受者的爱。
代表作《蛙》摘要:
2011年8月,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写作四年,三次改稿,潜心创作的长篇巨著,触及了中国人灵魂最痛苦的部分。
这部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戏剧组成,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山义。讲的是我姑姑的人生经历,一个农村的妇产科医生。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现中国60年生育史跌宕起伏的同时,无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
与莫言以往的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不同,《蛙》更贴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乡村医生“阿姨”的生活。大妈的父亲是八路军军医,在胶东地区很有名气。“阿姨”继承衣钵,开始在农村推行新的接生方法,很快取代了“老太太、老奶奶”在妇女心中的地位,用新方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阿姨”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能被“阿姨”杀死的未出生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我姑姑一边行医,一边带领弟子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让生过孩子的男人结扎,让生过孩子的孕妇堕胎,成了“大妈”的两件大事。描述该国为了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实施计划生育的国策所经历的艰难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蛙》是一部深刻看到并思考中国当代农村现实的作品。“青蛙”象征着什么?那些歌声不断,繁殖能力极强,却又如此“卑微而平凡”的生物,承载着莫言的深刻思考。在这些思想的背后,是对中国现代命运的深切焦虑和反思,这也是莫言小说的一贯主题。小说的主题具有独特的意义和相当的敏感性。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国具有正当性和必然性,因为人口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前提,控制人口是一个后发展的现代国家实现艰难的现代转型的无奈而又必要的举措。生育是一项基本人权;而节育是人们实现理性存在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个曾经的半工业化农业国来说,它还面临着国际上从“人权”角度出发的各种责难和批评,而这一国策的具体实施又因文化、传统、伦理、政治、权力、金钱等多种因素而变得异常复杂。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中,计划生育一方面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进步事业”得到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又成为90年代以来主旋律乡土文学的点缀,凸显农村基层政治的尴尬处境和困境。于是,被不理解、不支持的农村人赶走的“乡干部”形象,在一部有点黑色幽默的喜剧中,轻易地将计划生育政策与人性的冲突嫁接到了“共患难”的主旋律阐释中。莫言的《蛙》显然不想漫画化、戏剧化这个主题,也不想从理论上探讨和评判计划生育本身的功过是非,而是把计划生育作为一个精神事件和精神背景,以此来展现它对中国人的生存、生活、精神和灵魂的影响。
代表作《檀香刑》概述;
2003年《檀香刑》获得1丁俊双年展文学奖。
莫言以德国人在山东修建吉焦铁路、袁世凯在山东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等1900的历史背景,用摇曳的笔触、大悲大悲的情怀、高远深邃的思想,在“高密东北乡”生动地描绘了一场可歌可泣的运动、骇人听闻的拷问、惊心动魄的惊人时期。
《檀香刑》是作家莫言苦心磨练的长篇历史小说。在这精美的结构和丰富的语言中,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的一场民间反殖民斗争。领导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术家孙兵最终被处以檀香刑。作品以“酷刑”为主题,展现了中国王朝政治衰落过程中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外国殖民者的敲诈勒索等等。围绕檀香刑的实施,小说生动地展现了封建王权与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不人道,也突出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人的历史机制,成功地反映了专制权力赖以存在的黑土和黑暗法律。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富有浪漫气质的剧团团长孙兵,富有正义感的高密知府吉姆,从刑部大堂退休的刽子手赵佳,他们的女儿、养女、儿媳孙梅娘,残酷狡诈的政治家袁世凯等。
代表作《白狗荡起来》综述;
1988年,《白狗肿起来》,获台湾省联合文学奖。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温暖》获得了16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
《一只摆着水桶的白狗》是莫言经过20多年的文学创作发表的短篇小说全集之一。它收录了莫言1981年至1989年创作并出版的30部作品,其中《春夜的雨》、《丑兵》、《黑沙滩》等7部作品为首次公开发表,弥足珍贵。莫言的短篇小说故事丰富,风格多样,犹如从肥沃富饶的中国大地上长出的五颜六色的花朵。他们不仅尖锐地揭露了农村的残酷现实,而且用感人的感情描述了农村的纯朴爱情,以及各种荒诞但引人入胜的传说...这些作品的收藏,可以让读者充分领略莫言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看到文学作家从事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