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里恩怨不断,当前的相声之争,是所谓的“雅俗”之争吗?
相声界所谓雅俗之争只不过是表象。难道仅仅是“文人相轻”“艺人相贱”吗?它是古今中外各行各业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就是在相同群体内部存在的相互排斥、相互歧视,从古至今,莫不如是。
郭德纲没火之前,相声界就恩怨不断其实这不是一个新话题,郭德纲没火之前,就早有讨论,只不过都是体制内部之间的争论,没有扩散到外部。作为作品本身,业务范畴之内是可以讨论的,没有错,但后来却直接上升到表演者的道德有问题,上纲上线,甚至引发社会范围的大讨论。
天津的少马爷马志明在以前的访谈中记者就问他,为什么不上春晚,他自嘲说自己的东西不如北京的高档次,自己的水平太低。上不了春晚是因为他水平低吗?论单纯相声技巧和表演,他不够资格吗?显然不是,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是他的作品无法达到评审者的要求。
相声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可以说几次受到冲击都挺了过来比起其他曲艺形式,不是已经灭绝淘汰,就是作为文化遗产,摆在博物馆成了标本。相声作为一门撂地起家的艺术形式,有幸被选中,成了宣传的一种工具,作为艺术门类来讲,很难说是幸运还是不幸。
幸的是有了扶持,不幸的你得担负起艺术本身之外的责任。相声也确实担负得不错,作用非常有效。因为观众喜欢这种形式。
看过《笑傲江湖》的朋友们肯定记得华山派的剑宗和气宗之争,谁是正统,谁又是歧途。本来一派最后争到刀剑相向,血流成河。相声的雅俗之争还会继续下去,这是对行业的内耗,对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德云社”一家独大后,相声界恩怨更加明显在“德云社”没有一家独大时,虽然也有门派,也有不同观点,但实际上无“争”,也没什么可争的,争什么?“德云社”一家独大后,而且带着相声走入市场,走出国门,产生了轰动式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后,才引来“争”。
雅俗本来就是***存的,而且,许多时候,许多事如果没有俗必然失去生命力。尤其是“相声”,只不过,要看雅到什么程度,俗到什么程度。相声承担太多的教育意义本身就有问题!雅俗作为内部的作品可以讨论,但如果用雅俗作为武器,主动挑起或者是攻击,我认为其心可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