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说怎么教?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在《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一文中明确指出,一次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至少应回答以下四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只有这四个问题在逻辑和行动上是一致的,才能说教育教学活动是完整的、专业的。
另一方面,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面对同一篇课文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内容。尤其是公开课,为了推陈出新,突出新,老师们绞尽脑汁,横着走。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对教什么的模糊认识,是对学生语言学习规律的漠视,是一种“不完整、不专业”的教学活动,至少是一种“不完整、不专业”的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明确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对照相应的年度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在的学习内容是早期学习内容的延续,也是未来学习内容的基础,两者相互呼应,相互继承,相互发展。
例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阶段阅读阶段目标中“朗读”有两个要求:
(1)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
(2)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声调。
那么,从第一册到第四册,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做这两件事吗?显然不是!
孩子入学第一次朗读的要求和两年正式语文学习后朗读的要求必然不同。在“朗读”能力的培养上,统编教材通过呈现课后练习,清晰地绘制出螺旋上升的能力曲线。
通过列举不难发现,教材中对阅读训练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从准确发音、良好停顿、不同角色阅读到读长句、读对话和感叹词,再到边读边想图片、读不同声调、学会默读等。,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不断提高。
在教学中,要抓住本书的核心教学内容,兼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知识学习到位,在家实践能力,循序渐进地建立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在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方面,尽量不要造成严重的错位或缺失,比如刚入学的孩子,很多字都不认识。大声朗读是巩固发音的有效方法。如果老师直接让孩子练习默读,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准确性,不利于流利阅读的练习。
将教学内容放在某个知识点或能力点的发展系统中考虑,是保证阅读教学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策略二:教学中的问题。
在如今的初中阅读课堂上,“一问一答”的碎片化教学方式仍然占了很大的比重。学生在老师的精细分工中跟风学习,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紧张而狭窄。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思维、情感、审美的发展。通过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将“学习”的责任和任务交给学生,使“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上。
基于问题的教学
它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发展高级思维技能,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教学模式。
在初级阅读课上,识字、写作、通顺阅读、理解积累、语言运用等方面涉及的知识点会更多。因此,低年级阅读的问题式教学可以定位为引导学生围绕两三个主要问题与文本、教师、编者进行真正的对话。这两三个主题的设计一定要高质量,要有居高临下的气势,让教学环节简洁而富有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