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是如何记载人类捕鱼的?

根据张坤的笔记和小说集,有一只木制的水獭,嘴里有一个旋转的机械装置,诱饵就放在这个机械装置里。当鱼吃到鱼饵时,机械装置转动,水獭的嘴合拢来抓鱼。

唐朝末年,诗人陆龟蒙对长江下游的渔具渔法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写出了著名的《渔具诗》。在前言中,作者对各种渔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进行了归纳和分类。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渔具文献。

另外,根据辽史?唐太宗编年史记载,北宋时,辽国的契丹人已经开始在冰下捕鱼,契丹主人在狩猎时凿冰捕鱼。此外,还有凿冰后鱼叉鱼的操作方法。

当时鲭鱼也是重要的捕捞对象。使用的渔具是大普网和刺网。据南宋文学家董祺·俞晔说,宋代捕捞鲭鱼的刺网有几十张,分两条船捕捞,说明捕捞量已经相当大了。

北宋哲学家邵雍把钓竿概括为六个部分:鱼竿、鱼线、浮、坠、钩、饵,与现代钓竿的结构基本相同。这一时期,地处东北的辽开始冬季冰下捕鱼。

到了明代,海洋捕捞业继续受到重视,主要捕捞对象仍是石斑鱼,生产规模也比上一代有所扩大。

明代人文地理学家王士行在《广志义》中说,每年农历五月,浙江宁波、台州、温州等地渔民用大渔船在阳山捕捞石斑鱼,停泊在宁波港的渔船长达5公里。此时,渔民们已经开始利用石鱼在繁殖期的发声习惯来探鱼,然后用网拦截捕捉。

明代淡水渔具的种类和结构在明代文献学家王琦的《三个故事集》中得到了生动的反映。书中画图真实,充分展现了渔民的创造力。它把渔具分为网具、网具、渔具和竹具四类,许多渔具至今仍在使用。

据省府记载,明代使用滚钩捕鱼,捕捞鲟鱼数量为100 ~ 150公斤,捕捞鲟鱼数量为500 ~ 1000公斤。

《宝山县志》介绍,当时上海宝山有以船为家的职业渔民,使用的渔具为爬网、挑网、拉网、渔网等。,而半渔民和半农民使用小型渔具,如撒网、搅拌网、盖子或叉子。

明代中国的海洋捕捞业虽然受到海禁的影响,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研究海洋水产资源的专著,如明末清初官员林日瑞的《渔书》、明代官员涂本钧的《闽中误解》、明末清初学者胡适安的《异鱼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