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麋鹿的灯光
《麋鹿的灯》是巴金的一篇回忆散文,写于1941年3月。这一年,巴金怀着家乡有所改变的希望回到家乡访问。那是他离开家乡十八年后的事了,但在家乡成都住了五十天,他失望了。他发现和18年前离开的时候差不多。他思绪万千,终于再次离开了家乡。《麋鹿的灯》这篇文章记录了作者这次回乡的心情。
从内容上看,文章所表达的思想相当深刻丰富,全文以故居照壁上的“昌邑后裔”四个字为中心。通过自由联想,表达了对被旧制度吞噬的妹妹的怀念,批判了旧社会旧家庭摧残生命的罪恶,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崇尚“长生久世”的思想,从而重申了对封建家庭的背叛,表达了对光明世界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
1923年,巴金冲破家族藩篱,离开家乡。他从来没有回去过,但这并不代表他对家乡没有留恋。1937年,巴金在他的小说《家》中写道:虽然他对自己的家充满了愤怒,但“那些人、那些地方、那些事,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无论怎样洗刷,都会留下痕迹。我想忘记他们。我想我应该忘记他们,但是我做不到。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不能说我没有留恋。”正是这份乡愁,让作者在18年后,终于再次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成都,刻下了无数令他终生难忘的童年记忆。然而,18年后,作者回到家乡看到了什么?
傍晚,当笔者站在故居前,一个18年前分手的“老朋友”,虽然故居的样子有了一点变化,但最终并没有改变,只是墙上有“昌邑子孙”四个大字。大门里有一丝微弱的光线,让他“仿佛看到一个装满希望的水碗掉在地上,一下子打碎了”,“心里痛苦地哭泣”。黑暗中,他仿佛看到了哈里什岛上的光,那是欧洲古代传说中麋鹿妹妹的光,而坐在光下的是他悲伤的妹妹。
传说很久以前,在欧洲古老的哈里什岛上,有一个叫麋鹿的姐姐,每天晚上都会在她的窗前点上一盏灯。因为她有一个在海上航行的哥哥,她害怕他的航行哥哥找不到回家的路。她会用她明亮的灯光给她航海的哥哥指路,指出一条回家的路。她每天都在等待,每天都在期待。但直到去世,可怜的妹妹也没有等到哥哥,最后带着无尽的失望进了坟墓。
巴金曾经有一个盼着在黑暗中说话的姐姐,一个在白天旁边狭小的圈子里憔悴的姐姐。巴金离开的时候,亲口答应姐姐有一天会回来看她,和她谈谈外面的事情。但是当巴金回来的时候,死亡已经带走了她姐姐的一切,她和所有的旧式女人一样,孤独地离开了,她终于没有看到她心爱的哥哥的归来。一个心地善良的姐姐,生前从未得到过丈夫的真爱。她去世后,她的丈夫“从未做过任何事情来纪念她。她孤独地活着,孤独地死去,死亡夺走了她的一切。”这也让偶尔在梦里看到麋鹿灯光的巴金,让经常做梦睁着眼睛飞向灯光的弟弟,何乐而不为呢!
巴金姐姐的悲剧是她罪恶的家庭造成的。那么,在过去的18年里,家里其他人都发生了什么?1932,当作者的小说《家》刚在报纸上发表时,家里传来噩耗:巴金的哥哥痛苦地自杀了。从65438年到2008年,这个家有人死了,有人倒了,有人只能“吃自己种下的树的苦果”。正因为如此,作者痛心疾首地说:“十几年了,一切好像都变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改变的是“许多人死去,许多家园被毁,许多可爱的生命葬身黄泉”;没变的是“很多新人继续上演不必要的悲剧”。还有那么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泪水”。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痛苦地意识到,“昌邑后裔”不过是先人的一个梦。一个富裕的家庭,即使有很多钱,也救不了几代人被毁灭的命运。“富贵不适合儿孙。如果我们不给他们一种生活技能,给他们指出一条人生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人心灵的发展和成长;如果我们不让他们同时睁开眼睛看世界,财富只能摧毁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气质,如果只是消耗在个人利益上的话。”因此,作者对封建家族“昌邑后裔”遗产的批判,已经扩展到对封建道德和整个封建没落制度的批判。当然,作者在否定旧道德旧观念的同时,也坚定了自己“走向广阔天地”、追求光明未来的信念。文章最后说“这不是我该来的地方”“我很高兴我又离开了自己的小家,走进了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