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在三国里各方面都表现良好,却是一代枭雄奸雄的代表?
三国开篇开始,曹操就是给何进进献策略的,但是何进是个草包,就连何进邀请董卓进京,曹操全力进柬,但是何进却嘲笑曹操的祖上,是宦官之后,与那些十常侍没有任何区别,可谓是伤到曹操的自尊了。董卓进京之后,曹操为了接近董卓,隐忍,弄得朝堂上汉臣都非常的防着曹操,但是曹操仍然坚定自己所做的事情,就连王允以寿辰的名义私下聚汉臣,都没有邀请曹操,但是曹操不请自来,而且是运用一系列的谋略才进来的,曹操也没有说什么,从侧面反映出来,曹操绝对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而且胸怀天下,格局各方面还是不错的。
曹操在王允的寿宴上说要取董卓的首级,这下可吓坏群臣了,王允问曹操准备怎么取,但是曹操一个字也没说,再好的计划大家都知道了,就不是什么好的计划,所以王允屏退群臣,把曹操引荐到密室里细聊,曹操问王允要一把利刃。
结果带着利刃去找董卓,趁着董卓午睡的时候,准备以利刃结束董卓的生命,但是时也命也运也,曹操没有成功,曹操立马反应过来,要把利刃进献给董卓,当时董卓还没反应过来,曹操出来后立马骑马逃亡,到这里曹操可谓是深谋远虑,料事如神,董卓质押了曹操的家人,曹操也开始了自己的逃亡。各城门都张贴曹操的头像,缉拿曹操,最终被县丞陈宫拿下了,这个时候估计曹操决心一死了,陈宫问曹操为何要杀太师,曹操说道我祖上世食汉禄,陈宫非常欣赏曹操的气魄,所以下定决心放了曹操,当天晚上就放了曹操,和曹操一起逃亡,准备和曹操一起***谋大业。
二人在逃亡的过程中,途径曹操父亲好友的家门口,毕竟此时二人又累又饿,所以想进去休息一下,是吕伯奢接待的,吕伯奢可能是脱离社会太久了,总是说话不经大脑,曹操这个时候是惊弓之鸟,整个人都是谨小慎微的,吕伯奢一张口就问曹操说你来怎不见你父亲,刚坐下,就说家里没有好酒了要去镇上打点好酒来。
接着曹操刚睡下就听到磨刀的声音,曹操再一联想,认为吕伯奢要杀了自己投诚,结果叫醒了陈宫,大开杀戒,等到杀完了之后才知道错了,他们磨刀石准备杀猪,结果曹操带着陈宫继续逃亡,很不巧在路上又碰到了吕伯奢,吕伯奢又问为何,曹操干脆心一横,直接送吕伯奢归西,陈宫一见问为什么,曹操来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结果陈宫在听到这句之后离曹操而去。
纵观整个三国,曹操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但就是被认为是奸雄,枭雄的代表,是为什么,就是因为这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在最关键的时刻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本性的,而曹操之前所建立的,后面所建立的,都是因为这句话毁于一旦。这就是语言的力量,盖长城不容易,但是毁长城容易,所以这就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慎言,宁愿不说,也不要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