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结合具体作品简要论述文学民族性的意义。

文学的民族性是什么?有人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性的”这句话来形容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在文学领域是否同样适用呢?如果是,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具体关系是什么?今天,我们将讨论这些问题。

首先,从文学的民族性的定义出发,文学的民族性是文学在民族内部各种群体的文化交流中碰撞融合而呈现的文学的民族性。就其发生而言,是人类文学活动的结果,即源于物质条件的限制——运输、传递、保存、信息等。由于民族的文化环境不同,文学的民族性表现为独特的民族性格、独特的社会生活、独特的自然环境、独特的语言、独特的体裁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文学的民族性是文学自由发展的结果,但文学的世界性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首先是文学创作目的的要求。在讨论文学的动机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动机,但根本的动机是基于人类交流思想感情和寻求美的愿望,而且这种愿望正在越来越得到加强。其次,它是文学理解人类的冲动的结果,这必然会把文学推向世界水平。最后,文学的特殊性在于文学表达美、美、审美。这让文学有了征服人心的力量,不同民族的人因为美而交流彼此的心灵。

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属性,而这两种属性是相同的,即越是民族性,越是世界性,越是民族性。首先,丧失了民族个性的作品,尤其是不以民族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优先的作品,无法形成对人类的真正关怀。没有民族个性,文学的本质特征也就丧失了。因此,越是发展具有鲜明、丰富和充分民族特色的文学,就越具有世界性。其次,只有将民族文学置于世界范围的文学交流中,民族文学才能发展繁荣,民族文学的特色才能得以保存和发扬,民族文学才能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丰富和成熟而赢得世界意义和世界地位。

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是中外文学发展史上的客观事实,也是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是推动文学全球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各民族的文学一旦形成,不仅是自己的,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迟早会趋向于与世界其他民族交流。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通过打开世界市场,使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生产和消费...物质的生产也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都成了大众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越来越不可能,于是很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就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

优秀的民族文学往往能突破时代、民族、阶级的界限,表现出世界各国人民的一些普遍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不同时代、民族、阶级的所有人的“* * *美”。以红楼梦和红与黑为例。前者不可否认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小说之一,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它集诗、词、曲、赋于一身,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民族特色。后者描写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封建王朝复辟,于连通过各种手段追求成功,展现了当时广阔的社会图景,具有浓厚的法国风格。有一点是* * *相连的,两者都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都是两国最著名的作品,对各自的文学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无愧于站在世界文学作品的殿堂上。两者都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被全世界人民所接受。

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人,都能创作出* * *歌曲,让人接受,让人娱乐,让人受启发,受教育。正如鲁迅所说:“今日之文学,亦复如是。具有地方色彩的东西,容易成为世界的,也就是被其他国家注意的。”所以,不是在追求文学的世界时丧失民族性,也不是在强化民族性时搞狭隘的民族主义,抹杀文学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不要沉迷于狭隘的地方圈子,要站在更广阔的层面去创作文学。抓住文学本质的创作,既要保持民族的原创性,又要获得文学的世界意义。所以,文学的全球化和民族性并不是对立的,越是个体化,越是* * *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