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企业家的三宝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爱维龙媒发现,此三宝是老子处世的最基本的人生哲学,也是《道德经》中最根本的朴素哲学思想之一。

老子提到的「慈」和「俭」都是中国人世代传承的优秀美德。有慈悲之怀才有勇敢之心,有克勤克俭才有广博释怀,但「不敢为天下先」似乎有些消极之意。大多数人认为「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保守消极,没有创新思想,代表了一种陈腐落后、不思进取的人生哲学。单从字义上理解确实如此。但是老子这里的「不敢为天下先」更主要的论述是在「道」的层面,「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从老子的道家思想来看「不为天下先」与「无为而治」是一脉相承的。古人讲究无求为安,安是本,变是末,变应是天变,人何以敢逆天而变。这里的天指的是自然规律。所以「不为天下先」应是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天人合一的不为先。不动是无为,动是因势而为,势成而一切皆可为。所以「不为天下先」是不应违反事物的内在科学规律的先。「不为天下先」也表达了一种审时度势的哲学思想,这与孔子的「三思而后行」有异曲同工之处。「不为天下先」也体现了古人在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的自然观。因为在古代基本是农耕文明,不破坏自然,保持农民的安居乐业就是「不敢为天下先」的实质表现。

老子在提出上述「三宝」之后,又补充说道:「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这与「不为天下先」相得益彰,互相补充。有天下先的能力而不为天下先就是一切应按客观规律办事,三思而后行,不要头脑一热,犯冒进错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人定胜天」就是敢为天下先的观念下的行为冲动。

在企业组织中,老子的「三宝」思想有着特殊的意义。国家在大发展,时代在大前进,一切都讲究创新,但是如何在创新、前进的同时,实践管理上的「慈」,行为上的「俭」和前进中的三思而后行,而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违反客观规律的「天下先」的管理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家一定要有「慈」心。「慈」心就是天地之心。所谓天地之心包括:感恩之心、责任之心、回馈之心、仁爱之心和敬畏之心等。它要求企业家及其企业对社会要有回馈之心和责任之心,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对员工要有仁爱之心。所以要用「慈」的理念去管理企业,将「慈」融合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才能实现员工、企业、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的第二宝「俭」对企业管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崇俭」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优良品德。但是当代社会对物质的高度追求导致企业组织浪费严重,有些企业家骄浮奢华,大搞铺张浪费,攀比之风盛行。尤其是国有企业,盖豪华大楼,坐豪华轿车,吃山珍海味,抽高档香烟,住总统套房。浪费十分严重,管理费用年年是几位数增长。完全忘了勤俭的美德。所以老子的第二宝更有现实意义。它是解决浮化之风的最好管理法宝。此外「俭」还有收敛内蓄之意,它要求企业家一定要克俭的同时一定要克勤,一定要不图浮名、不图浮利,要默默耕耘,把企业真正做强做大,更要低调谦逊,不要为富不仁和过分张扬。

「不敢为天下先」要求企业在创新的同时,一定要审时度势,三思而后行,不要搞违背自然规律的创新,不要搞违背社会法则的创新。在作出决策前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一条与社会、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避免盲目投资、扩张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企业家在决策前一定要有全局观念,要用全维的思想方法,有些可为先,有些不可为先。

笔者认为,老子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三宝」人生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天人合一的崇尚自然的朴素哲学思想。至今人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不管是过去和现在,老子的「三宝」人生哲学都是企业管理思想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