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贤妻良母?
历史上的贤妻良母有很多,恐怕最为人称道的是所谓的四大贤母,但潇生却懒得说这些老生常谈的故事。贤妻良母没必要有这么大的名气,只要是勤俭持家、扶持丈夫、孝敬舅姑并且可以对子女有所教导的女子,都能算得上是贤妻良母。这类女性在中国历史上不胜枚举,潇生只例举几位,拓宽一下视野即可,敬请诸位品评。
苏洵之妻、苏轼之母——苏程氏
苏程氏,这时可称为程姑娘,出生于眉山,父亲为大理寺丞程文应,是书香门第、大家闺秀。后嫁给苏洵,此时苏家穷困,有人劝苏程氏向娘家求救,可苏程氏为了夫婿不被娘家人耻笑,坚决不允。
坚强刚毅的苏程氏,不仅力劝曾经游手好闲的夫婿苏洵苦读不缀,还在夫婿因常年游学不在家中的情况下尽心侍奉婆婆,苏洵的母亲非常严厉,族人在她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喘,唯有苏程氏侍奉老封君极好,婆媳关系融洽,羡煞旁人。
同时苏程氏对子嗣的教导也别有心得,一日带着年仅十岁的小苏轼读《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末年名士,与刘表并称八骏,因党锢之祸而遭通缉,为保家人主动投案自首,对前来送别的母亲说道:
“仲博(范滂弟弟)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的雅称)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忍之恩,勿增感戚。”
范滂的母亲看开了一切,说道:“汝今得与李、杜(李膺、杜密都是著名党人)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看到此处,小苏轼热泪盈眶,对母亲说道:“妈,我长大之后若做个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苏程氏微微一笑答道:“你能做范滂,我为何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
古语云:言传身教!恐怕也不过如此。日后的苏轼直言敢谏,对于王安石的权势不屑一顾,写下无数酣畅淋漓的豪放诗词或许就来源于今日母亲的教诲。
朝堂重臣温国公司马光为之写墓志铭,说道:“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不愧为古代一贤母。”
杀人魔之妻、暴君心中唯一的温柔——元贞皇后张惠
乍一说张惠此人,恐怕没几个人知道这世间存在过这样的一位女子,但谈到她的丈夫朱温,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暴君、昏君、杀人魔、扒灰、色魔等等”所有这世间可用来形容一个君王低劣的形容词几乎大半都可以拿来用。
但如果仔细研究这样的一位暴君,你会发现他年轻的生活中有着这样一抹白月光,那个人就是张惠。
年轻的朱温只是宋州一个浪荡子,而张惠却是单州大户人家的小姐,朱温对张惠早有好感,曾有光武丽华之叹。后因黄巢之乱家道中落,张惠落难不得已嫁给了朱温,时人谓之:“门不当,户不对。”
嫁给朱温的张惠全然不似外表那般柔弱,面对冲动的丈夫,张惠总是能适时指出他的错误,对朱温的军事策略也屡有指点。
朱温性情暴虐,弟弟朱友裕兵败逃跑,朱温大怒欲斩之,朱友裕则跑进大哥家院,在中庭跪下求见长嫂。果不其然,张惠赤足奔出,用棉被裹住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小叔子,也跪下来哭求丈夫:“(朱友裕)塑身归罪,岂不欲明非反乎。”朱温这才放下屠刀,免了朱友裕的死罪。
朱温性喜渔色,攻破天平节度使麾下猛将朱瑾后,私纳其妻,归返汴州。张惠千里来到封丘迎接久战在外的丈夫,意外地看到朱瑾的妻子在车队之中,听闻了她的哭诉后,求见朱温:“兖郓(两个州名为天平军下辖)与司空同姓之国,昆仲之间,以小故兴干戈,而使吾姒至此;若不幸汴州失守,妾亦如此矣!”
朱温听到这里,看着面前梨花带雨的爱妻,挠了挠自己的头皮,干笑地哄着妻子,并将朱瑾的妻子送到寺庙中出家为尼,时时送些食物钱帛供养,守礼有加。
可惜天不假年,张惠在天佑元年病逝,并没有熬到朱温称帝的那一天,《新五代史》认为:
“后已死,太祖始为荒淫,卒以及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