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的沉浮‖透过蔡京的眼睛看北宋的黄昏。

《蔡京的兴衰》书评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7),七月二十一日有阵雨。

潭州(湖南长沙)长明寺

烈日炙烤着荆楚大地,仿佛要揭露这片土地的黑暗与邪恶。树上的蝉也在配合武进的力量,此起彼伏,生生不息。

这座破败的寺庙偶尔传来几声微弱的咳嗽声,证明声音主人的生命并未断绝。

突然,他抓住身旁老仆人的胳膊,挣扎着要起身。他浑浊的眼睛里似乎有一道光。

老人坐起来,茫然地环顾四周,好像对这样的环境很陌生,最后叹了口气:

“八十一年前,四千英里外无家可归。现在流浪到天涯,梦见瑶池阙下。

玉宫五次起死回生,桐亭几次宣麻。只是因为贪婪和对荣耀的热爱,才有了现在。"

当《西江月》这首诗写完后,老人仿佛被抽空了所有的力气,毫无声息地倒在了地上。

就在这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伴随着雷声和暴雨。地球上的生物贪婪地吸着雨水,不知它们是在庆祝还是在为未知的命运哭泣?

次年,金朝南下攻占北宋都城东京,带走惠帝和秦始皇。北宋灭亡,史称靖康革命。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蔡京。他见证了北宋的逐渐灭亡,是他和惠宗一起敲响了北宋的丧钟。

阅读蔡京一生的跌宕起伏,自然有助于我们了解北宋后期的政治生活。我们可以借《蔡京兴衰》这本书,窥探北宋最后的余晖。

作者陈,曾任解放军报记者部副主任,文学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曾发表小说、历史等文学作品多部。近年来,陈一直致力于历史纪实作品的创作。在这本书之前,他已经出版了《小云:龚自珍传》和《如何谈雅史》。

纵观王朝的衰落,都是多因一果。很多朝代的“党争”往往是其由盛而衰的重要原因。“党争”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不是一件好事,会导致为了私利而组党、争权夺利、党派之争分歧的后果,导致国家内耗严重,国运衰败,甚至亡国。

有东汉末年的党与闭塞之争,有晚唐四十余年的牛李党之争,有明末党、官党、浙党之争。整个宋朝,总是有党派之争。蔡京的人生轨迹是一部北宋以后新旧党争的时代史。

从宗申到浙综,短短十几年间,双方来回打了几个回合。最终不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纯粹是为了反对!“乌台诗案”、“车改亭诗案”、“同文馆狱案”让很多好官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期间双方通过捏造事实,诬陷判刑,毫无底线和原则。宗申死后,高太后年间,党人编《宗申录》,黄庭坚在其中写道“王安石上书,问‘不知’”。

“不知情”,也就是说不让皇帝知道,这是欺君之罪!当时陆典,也就是陆游的祖父,提出要查吕惠卿的所有书信,最后确认其中没有“不知”二字。

你看,连黄庭坚这样的大作家都在党争中失去了鉴别力,更不用说还有人吗?人在其中,完全杀红眼,已经顾不得什么了...

蔡京上台,把党争带到了另一个层面。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不仅将“元佑党员”的牌位从端礼门、文德门扩大到全国各州、各军,而且还扩大了人员范围。只要他们与自己的政治观点不一致,即使是新党员也可能是“叛徒”,并使“元佑党员”的牌匾成为著名的牌匾。

作为一个批判不力的历史人物,蔡京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的确,对于项17年来说,他是贪婪的、傲慢的、无情的。虽然不能说他是“靖康之耻”的罪魁祸首,但无论如何也脱不了干系!

你可能想不到,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和汉奸蔡京居然是姻亲!的确,蔡京的弟弟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

在宋代,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往往是偏激的。宋神宗死后,王安石被彻底否定。后来宋徽宗上台,又要继承宗申变法大业,把王安石捧上了天。

这时的“操盘手”就是蔡京。书中对两人的评价用了“一根绳子的两头”的比喻,也就是说,如果把“变法”说成一根绳子,只比较王安石和蔡京,一头牵着凤凰、高峰和天鹅,另一头牵着蚂蚱、山沟和麻雀。他们的思想有天壤之别。

作者在两者之间做了一个对比:王安石对生活的粗心简直“离谱”。当他进宫时,衣领和胡须间有虱子爬来爬去;吃饭的时候,只吃面前的一盘菜。

而蔡京呢?据说厨房的女仆分工可以精确到切洋葱,做包子的时候只负责切洋葱。

同样,面对皇族,王安石实施新法后,两次降低了对皇家后妃及相关人员的赏赐和恩惠。至于宗申皇帝,也就不必说了,同样是师友的王安石也是百依百顺的。

而蔡京呢?他的原则是“劝和为娱”!如何奢侈?宋徽宗在招待大臣时用了五个玉杯,他再也受不了了,觉得“这种乐器太俗气了”。蔡京对玩家说:“陛下应该享受天下人的服务。光靠玉是不够的!”惠宗皇帝在通往昏君的道路上又被推了一把。

这一点从以上琐事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来。蔡京的才华不高,但人格境界比不上他相对的才华。

子曰:君子有文采,可以为礼,也可以为夫!

“博学于文”就是广泛学习知识,掌握真理,这样人才有才华。但是,天赋也需要美德的辅助,否则必然会成为有用的天赋。

因为有才无德的人比无德无才的人破坏力更大。

所以对于德才,孔子要求弟子德才兼备,但相比较而言,德比战更重要!

王安石和蔡京都是一国之主。前者德才兼备,后者有才无德。

蔡京所谓改革,目的不过是借改革之口,实行富贵。最后,他带着惠宗和北宋皇帝走向了“靖康之变”...

宋仁宗历史上有句话,宋仁宗百事做不了,只能做管家。而这句话也适用于宋徽宗,不过是:我什么都能做,但我不能当官。

客观地说,宋徽宗作为一个“斜杠青年”确实很出彩,艺术造诣还是很高的。光是他自己的“瘦金体”和花鸟画的“院体”,就足以在历史上大放异彩。

因为这个爱好,他还谈到把绘画纳入科举,亲自掌管翰林画院,培养优秀的绘画人才。著名的《千里江山图》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画出来的。

我们今天的英雄蔡京,在书法上有很高的成就。他与同时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蔡京能被宋徽宗赏识,除了她超强的理财能力,让这位官员有大把的财富可以挥霍。是因为他们志趣相投,堪称知己。除了政务,他们在书画艺术方面也有说不完的话题。

可惜这些爱好在国家治理中没有用上。再非凡的艺术造诣,终究抵不过金人的铁蹄,挡不住宋朝衰落的巨轮。

如果哲宗有个儿子传位,大宋朝只有一个叫赵霁的闲散太子,他的书法、绘画甚至蹴鞠都是一绝。如果蔡京未能进入政治核心圈,最终成为米菲一样的书法也是未知数。

其实,对于读史书来说,我们并不想关心过去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是需要了解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方式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来可以从历史中学到东西。

个人认为,美德的重要性在于第一位。德才兼备,人才、道德资本也;德,才是帅。

就余而言,君子不是党员,小人是党员而不是团体成员。君子谋之为大道,小人之党为眼前之人。家国动乱之始也!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已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