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纸上谈兵”的赵括》赏析

“纸上谈兵”的赵括

点睛之笔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lìn)相如列传》,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领兵作战的事情。比喻空讲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经典解读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名叫赵奢的人,此人英勇,将才之身,曾经带领赵军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赵奢颇受赵国国君赏识,被封为上卿。在赵奢的影响下,他的小儿子赵括自幼饱读兵书,一天到晚都喜欢与人讨论军事问题。因为他识文断字,往往连一些当兵很多年的人都说不过他,就连他的父亲赵奢也难不倒他,于是赵括开始飘飘然,认为自己比父亲还厉害,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

他的父亲赵奢为这个儿子感到非常头疼,他常常告诫儿子,说他没有实践经验,只是纸上谈兵,战场上瞬息万变,这样只凭借兵书就自以为了不起是不可靠的。但是,赵括似乎并不以为然,赵奢摇摇头说:“赵国国君将来不任用他就是万幸,如果真的用他,恐怕赵军必败无疑!”

赵奢果然料事如神,公元前259年,秦军再次入侵赵国。此时,虽然老将赵奢已入土为安,但是,赵国又出现了另一个猛将——廉颇。廉颇日夜枕戈待旦,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在他的奋勇抵抗下,秦军一时无法取胜。眼看此次又要无功而返,有人突然献出反间计,秦国早已听闻赵括百无一用,于是就派人四处散播谣言,说秦军最怕的赵国将领就是赵奢的儿子赵括等类似的话。赵王收到消息后,果然任赵括为将。赵括从来没有打过仗,却总是自以为是,他来到前线,不仅破坏了廉颇的苦心部署,还完全按照兵书指挥军队,这种死搬兵法理论的结果就是赵军的四十万大军毁于一旦,赵括本人也在战争中被乱箭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