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为什么邓艾和钟会没有好下场?
邓艾和钟会自视过高,缺乏私力。
钟辉在部队基本没什么基础。在攻打蜀国之前,他是北京的平民,做过吏部尚书。只是在攻打蜀国的时候,才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其父钟繇虽居第三位,但从未掌过军,在军中无根基。所以钟会在军中基本没有私人权力。
更有甚者,钟会在派军去汉中的路上,因为路没有铺好,杀死了先锋官储旭的儿子许仪。虽然有杀将领、恐吓将领的效果,但在军官中肯定有反效果,认为钟必不人道。钟会的主要助手胡烈(骑摩托车将军胡遵的儿子)显然与他关系不好,最后带头反抗。
邓艾也有类似的情况。永州刺史诸葛绪在平定吴、文钦(诸葛绪时任泰山县令)叛乱时,曾与邓艾合作。但在攻蜀之战中,邓艾曾希望中路军诸葛绪与自己并肩作战,被诸葛绪拒绝。
扩展数据:
司马懿平陵之变后,淮南发生了三次叛乱,即王陵之变、吴之变和文钦之变、诸葛诞之变。因此,当司马昭掌权时,他不信任任何全副武装的大臣。
司马昭起兵伐蜀,兵分三路,邓艾、钟会、诸葛绪各为一路。奇怪的是,这次攻蜀,竟然没有明确的统帅。官阶最高的是邓艾(征将军,西部战区司令),但主力是钟会(真将军,西部战区副司令),诸葛绪(永州刺史)既不听邓艾的话,也不听钟会的话,最后被钟会诬蔑,失去了兵权。
据《三国志》记载:“众军皆召至蜀,司马将军皆有意赐节”。实际上,司马昭亲自担任总司令,所有的三军都听命于他。
由于邓艾在战前多次反对攻打蜀国,还把自己的近臣司编(大将司马、将军府军事总监、行政长史)以司马的身份派到邓艾的军中,实际上是为了监视邓艾。后来,当邓艾不听话时,卞氏向司马昭报告了这件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