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杂志

& lt《现代文学>杂志》是台湾省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纯文学刊物。《现代文学》中的深层叙事结构有两种类型:以某种时间意识为主的深层叙事结构和由两种相对的时间意识构成的复合深层叙事结构。前者包括现代时间型、存在时间型、循环时间型、今昔对比型和心理时间型,后者包括个人时间与历史时间对话型和个人时间与自然时间对话型。

台湾省《现代文学》杂志小说很好地实现了“传统融进现代,西方国家揉进中国”的艺术追求。小说在叙事姿态、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审美意义等方面与中外文学都有对话。对话是解构与建构同时进行的过程,小说作品是“喧嚣”的场域。

1960年3月5日,白先勇、王文星、陈若曦、欧阳紫、叶、刘等一批台大外语系青年学生创办了现代文学,标志着台湾省小说现代主义的兴起和成熟。这些人中大多数是在文学杂志上崭露头角的年轻作家。《现代文学》的刊文写道:“我们不想花篇幅在辩证的“文学载道”或“为艺术而艺术”上,但我们相信,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即使没有决心这样做,也达到了“载道”的目的。.....我们打算分阶段系统地介绍和翻译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潮流、批评和思想,并尽力挑选其代表作品。我们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外国艺术有所偏袒,不仅是按照“他山之石”的进步原则,也是为了“实验、探索、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来表现我们作为现代人的艺术感受,也是对传统做一些破坏性的工作。这说明现代文学的根本倾向是现代、实验和西化,它系统地介绍了大量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和思潮。第一期是卡夫卡的特别号,第二期介绍了托马斯·曼恩。王文星在第二期说:“以后我们会推出全新风格的小说。无论是惊讶还是诅咒,都要震撼台湾省文坛。“此后,它引进了一些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如劳伦斯、福克纳、加缪、伍尔夫和乔伊斯。

现代文学是台湾现代主义小说的大本营,对推动台湾现代主义小说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为文坛造就了白先勇、陈映真、黄春明、陈若曦、王拓、欧阳紫、王文星、王祯和、余丽华、七年级学生、水晶、施叔青、李昂等一大批作家。从3月1960到9月1973,该刊共出版51期,小说206篇,作者70人。这些人成为活跃在六七十年代文坛的重要作家。现代文学相对开放,发表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反映下层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台湾省籍文学中乡土意识的认同。该刊于1973因资金不足停刊,于1977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