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100字的当地民俗信息。

藏民:藏民喜欢在春节期间邀请亲戚朋友野餐,播放祝福歌曲。

瑶族:瑶族在春节期间总是表演“农戏”的舞蹈。

彝族:彝族人喜欢在这个时候举行诗歌比赛,点名吟诗。

阿昌族:男女老少秋(千)斗,此期转秋(千)。

苗族:苗族的主要活动有斗牛、赛马、芦笙舞蹈和打鼓。

蒙古人:酒肉无穷。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准备了公羊,各种奶制品,几坛酒。除夕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人坐在蒙古包中间迎接新年。午夜开始吃喝。通常,你应该多吃多喝。酒肉越剩越好,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初一早上,男女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服饰,骑上战马,三五成群地奔向“浩特”(村镇),一个个串起蒙古包。串包时要先给长辈磕头,然后主人家的女婿给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载歌载舞。

壮族:何吉祥。生活在南方的壮族人把春节称为“元旦”。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互相祝贺,以为今年可以吉祥如意。

布依族:姑娘抢第一担水。居住在西南边陲的布依族人在除夕夜总是彻夜不眠。天亮了,姑娘们争先恐后地去屋外打水。谁先拿起第一担水,谁就被认为是最勤劳的女孩。

景颇族:拍个荷包。姑娘们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他们用线把绣荷包挂在竹竿上,在树顶左右摇摆,要小伙子出手。女孩们将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先射中钱包。一个钱包通常包含一枚硬币,一些小米和一些装饰性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妮:摇摆。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子里已经热闹非凡。男孩子们正忙着砍竹子,准备搭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米高,哈尼族不分男女老幼,都爱荡秋千。节日期间,大家都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一派热闹和谐的节日景象。

傣族人:扔糠袋。年轻的傣族男女喜欢扔糠袋的游戏。春节期间,男孩和女孩互相扔糠袋,看谁扔得准,谁能接住。玩到一定时间后,姑娘们悄悄抓起小伙子穿的腰刀、包头布或拴马跑回家。如果年轻人有感情,就跟着他。当父母看到他们的女儿带着头巾和一匹好马回来时,他们设宴招待。

高山族:“围炉”。除夕夜,一家老小围坐在一张圆桌前吃火锅,被称为“围炉”。通常不喝酒的女性也应该象征性地抿一口酒,以示好运。围着炉子吃的蔬菜不需要用刀切。洗完后要连根煮,表示祝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你也要空出一个座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座位上,以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满族:挂国旗过年。悬挂图案美丽、色彩鲜艳的旗帜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始。节日期间,男孩子们成群结队地燃放鞭炮,或者乘坐各种自制的木雪橇,在山丘和冰面上嗖嗖地滑行。姑娘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合伙玩加拉哈(猪或牛的膝盖骨)。

佤族:大年初一是禁忌日,外人不得入屋,家人只能在家。大年初二一大早,亲朋好友才互相拜年,然后去舞池跳春舞,一跳就是五到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