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虞世南写的蝉

唐代诗人虞世南《蝉》原文及译文。

1、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译文

垂緌饮清露,这句诗描绘了蝉饮清晨露水的场景,是对自由和纯净生活的追求。垂头饮露的动作寓意着对自由和纯净的向往,表达了超脱尘嚣、追求内心真实的心境。

流响出疏桐,这句诗通过描绘蝉声从稀疏的桐树间传出的情景,展现了蝉鸣声的音乐美和流动感。蝉声如同一曲悦耳乐曲,在空中流淌,给人以活泼、灵动的感受。

居高声自远,这句诗形容蝉声的声音传播。蝉声从高处传出,声音遥远而清晰。这种描写让人们想象到蝉声随着微风飘荡,遥远而迷人。

非是藉秋风,这句诗排除了蝉声是被秋风所助的可能性。蝉声并非只是因为秋风吹拂而传出,而是自身独立、真实存在的声音。这种否定,彰显了蝉声的独特和美妙。

蝉作者简介和蝉声的哲学思考

1、蝉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

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永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2、蝉声的哲学思考

蝉声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在诗中,作者用"垂緌饮清露"来描写蝉饮清晨露水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由和纯净生活的追求。

蝉声所蕴含的纯净与真实的思考是虞世南的关注点之一,蝉声的远传与高扬启示人们要勇于展示自己,坚持独立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