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写的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成功的秘诀。
慈禧有福了
慈禧太后爱看京剧,经常送艺术家东西。有一次,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她把他叫到眼前,指着桌上的蛋糕说:“这是给你的,拿回去!”杨小楼磕头致谢。他不要蛋糕,就大胆地说:“给老佛爷磕头。我不敢拿这些珍贵的东西。请…再给我一些礼物…“你想要什么?”慈禧心情很好,没有生气。杨小楼又磕头说:“老佛爷真有福气。不知你能否给我一句话。”慈禧听了很高兴,就让太监拿来笔、墨、纸。慈禧大笔一挥,写了一个“福”字。站在一旁的小王子看了慈禧写的字,平静地说:“‘福’字在‘师’字旁边,不是‘义’字!”杨小楼发现这个词写错了。如果他把它拿回来,他会被谈论。难道不是欺君之罪吗?不收回就不好了。慈禧太后一生气就会自杀。是或不是,他在冒冷汗。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慈禧太后觉得相当尴尬。她不想让杨小楼拿走错别字,又不好意思再来。旁边的李脑子一动,笑着说:“老佛爷的福气比天下任何人都多一分!”杨小楼一听,赶紧转头磕头:“老佛爷有福了,奴才怎敢领万人之上的福!”慈禧太后担心不能离开舞台。听到这里,她赶紧把船往前推,笑着说:“好吧,我第二天给你。”就这样,李为两人走出了困境。
首席太监
同治十三年,26岁的李被任命为太监总管。这个职位一般需要在宫中服务30年才算合格,而李刚刚入宫17年。光绪五年,李出任四品华陵总经理。随着慈禧对权力的日益垄断,李在的威望也日益突出。李31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和恭敬房的头儿(清朝太监的头儿)说话了
图片(3))相等。光绪二十年,四十六岁的李被授予二等功和一枚花羽。虽然这只是荣誉的象征,但在宦官中却是前所未有的。雍正帝规定宦官的等级为四级,但慈禧却为李打破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
慈禧的宠爱
令人不解的是,李虽然受到慈禧的宠信,却始终没有离开慈禧,成为敬室的主要管理者。不清楚是慈禧不愿意,李本人不愿意,还是有人从中作梗。慈禧和李几十年来结下的感情非同一般。慈禧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独裁者,在政治上有着强烈的权力欲,但她也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妇人。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除了安德海,只有李体贴入微。晚清宦官刘兴桥等人回忆,慈禧与李之间的感情很深,只有李才能解决慈禧的烦恼,为她尽心尽力。刘兴桥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录》中说:“一日三餐,朝夕起居,既有宦官相送,也有当面寒暄...在西苑和颐和园居住时,慈禧太后经常来找李::“!“我们去散步吧!”慈禧太后有时会把李叫到她的卧房,谈论长寿的艺术,他们经常谈到深夜。从这段记述中可以看出,李实际上成了慈禧晚年生活中的“伴侣”。
执政党和反对党之间的讨论
慈禧对李的日益宠爱,确实引起朝野的议论和忧虑。有人说,李如果有朝野倾轧、收受贿赂、门下投票的权力,就能当大官;有人说他“插手朝鲜政治,广种私党”;甚至还有人说他诬陷支持变法的大臣,站在光绪一边。光绪十二年(1886)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水师已训练成军,请求朝廷派大臣视察。慈禧派宰相兼海军衙门大臣淳亲王视察。由于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的生父,地位高贵,要派太监和医生随行。春王子是一个非常精明谨慎的人。他自告奋勇派李随行,以减少太后的怀疑,慈禧当即批准。春亲王五月初回京,朝廷里一片不满的声音。御史奏至光绪,批评李随醇亲王游水师。他们还说,李自高自大,结交地方官员,并接受贿赂,所以他应该受到惩罚。李
对此,清代著名维新派王昭说,淳亲王出京后,每次会见文武百官,都请李陪同。他的本意是为了避免夺权的嫌疑,和李都可以作证。而李却记住了安德海的教训,每天穿着朴素的衣服,替太子扛着旱烟袋,随时包烟送烟,但回到住处,却不见一个客人。从李的谨慎表现来看,王昭的说法更可信。此外,在他的诉状中没有举出李违法的事实。慈禧太后问明情况后,下令将朱益昕从御史降为主事。
朝臣攻击
光绪二十年,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大败,全国舆论一片哗然。人们不敢直接批评慈禧,于是把矛头指向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同时把李也带上了。陕西道刺史恩普、福建道刺史安、财政部官员楚等纷纷上书,指责北洋水师将领贻误军机,并暗中勾结宦官李总管,相互包庇。其中,在安的奏折中,“和平建议来自皇太后,李实际控制”,称对日决策看似由皇太后作出,实则已由李控制。这句话成了人们批评李干涉国家大事的一个有力证据。其实,安魏军的本意是要求慈禧停止事事牵制皇帝,严惩李鸿章。李虽然参与了奏折,但只是作为陪衬。慈禧太后大怒,以皇帝的名义发了圣旨,说天下的事都要听慈禧太后的。随后,安魏军以“使疏远太后”和皇帝的罪名被革职,并被逐出军队。朝臣对李的攻击是徒劳的,主要是因为攻击都是道听途说,没有真正的证据。据清史家分析,很多想在地方上谋官的人都走过李的路,但谁也说不清他是否真的去慈禧那里打通了。以慈禧喜怒无常的性格,连李都不敢轻举妄动。事情办下来,人们认为是李经理的作用。事情不办,李经理就没面子了。而多少是真,多少是假,除了太后身边的人,谁能说得清?
敲诈官员
李确实是贪财,虽然证据不足。怀来县前县长李悟·连赢(右)与崔玉贵(左)和慈禧合影。
雍曾在西部庚子狩猎系列讲座中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带领光绪和关白出逃,吴用被任命为西进途中的粮站,手握钱粮大权。他回忆说,到了山西后,皇太后越来越招摇,一切开销都要当地负担,而宦官则趁机勒索钱财。像大太监和有点权力的小太监,都是要几两或者十几两银子才能送。但是管事的太监就不一样了,没有一百两左右是绝对不行的。不仅如此,李等人还想尽一切办法敲诈勒索朝鲜官员。江宁织造是内务部设在南京的一个机构,负责办理丝绸、缎子服装,采购各种皇家用品。江宁每次织衣织料,都要向宫里的太监请示,拿回图纸,按图纸制作。这是李向和他的宦官们要钱的机会。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三,江宁织造京籍工人赖玉在给江宁织造广厚的信中说,李利用他们勒索白银120两。赖雨在信中说,如果别人还能用言语来磨,只有这个李经理不好对付。以慈禧的精明和世故,她不可能不知道身边的一些宦官在胡作非为,但只要不干预政事,自己舒服地服侍自己,宦官对金钱的贪欲在她眼里算不了什么。
天生光滑
慈禧和光绪不和。深受慈禧喜爱的李是如何与他们相处的?两面讨好,四面玲珑,是他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自保之策。众所周知慈禧和光绪的政见不同。李在两人之间采取什么态度?有人说他站在皇太后一边,反对变法,陷害皇党。还有人甚至说光绪是被李毒死的。但也有人说李生性圆滑,两面讨好。不仅太后喜欢他,就连光绪也爱他,因为他从小受到他的照顾,称赞他“忠君”。王昭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慈禧带领光绪和文武官员出逃后回京,到保定暂住。慈禧太后睡觉的地方铺着漂亮的被褥,而李住的稍微差一点,但也很好。光绪睡的地方很惨。李侍候慈禧睡后,前来拜访。他看到光绪坐在灯前,殿里没有人值班。问了才知道皇帝没什么好遮的。当时是隆冬,我根本睡不着。李立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流涕:“奴才死有余辜!”还带了自己的被褥给光绪用。光绪后来回忆逃亡西方的苦难时说:“没有李安达(老搭档或老师傅),我也活不到今天。”
退休
戊戌变法后,李说话谨慎,没有明确站在慈禧一边。从那以后,慈禧在感情上对他有些疏远。在逃回北京后,李认为他已经尽了一生为皇室服务的义务,可以考虑退休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慈禧病逝于北京西苑一鸾殿。宣彤元年二月初二,李为慈禧办完丧事,离开了她生活了51年的皇宫。当时掌管内廷的玉龙皇后感谢他在宫中服务多年,允许他退休,原薪每月六十两银子。
字符的其他信息
关于李的出宫及其葬礼,有许多传说。有人说,他看到光绪的弟弟拿着李(右)和崔玉贵(左)侍候慈禧的照片。
从政,恐遭报复而退宫;也有人说,李死后,宫里的太监抢走了他的遗产,太后没收了全部财产;还有人说,李生前得罪了不少人,出宫后隐居,最后却在后海附近遇刺身亡。虽然类似的传说非常流行,但从清朝对李出宫和死后的安排来看,这些传说都是不可信的。但是为什么李的墓只有他的头,而他的身体却不见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但至少,李病死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作为宦官,李在的地位极其卑微。不同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有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和财富也滚滚而来。但也正是因为与慈禧的这种特殊关系,他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李去世时,接受清廷65,438+0,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太监陵园建豪华墓。李的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剩下碑帖。李在去世三年,享年64岁。此时,延续了200多年的清朝已经风雨飘摇,灭亡只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