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以下问题: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是谁?

《孔乙己》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最早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4号,后编为《呐喊》,是鲁迅继五四前夕《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部白话小说。

小说主要描写了孔乙己的悲剧形象,他精神上迂腐麻木,生活上无精打采,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和戏谑中虚度光阴,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篇幅不长,却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当时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部白话小说。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书生孔乙己,在一个酒馆里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从而暴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孔乙己可怜可笑的性格特征和悲剧性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认为科举只有一条出路的悲惨命运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封建儒家思想排他性权威下科举制度“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孔乙己的人物特点:孔乙己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环境造就人。他的性格有两面性。他一方面善良单纯,另一方面迂腐固执。另外,他也是一个清高的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是正确的。有这样性格的人物,无疑是悲剧形象。

好的一面体现在两个细节上:他教孩子认字,给孩子茴香豆。当孩子们围着他时,他“给他们茴香豆吃”。茴香豆不是什么稀罕物,但是在这样一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在“你愿意多花一个子儿,就买一碟咸水煮笋,或者茴香豆酿酒”的时代,在酒溺的时代,对于一个穷人来说确实是弥足珍贵,但是他却一人一个,直到所剩无几。一个“边”字就能看出大方,真的是毫不犹豫的分享。比起那些店主和长衫客,他们中谁比孔乙己有钱,谁拥有的比孔乙己多,但是谁把豆子给了孩子?最让人笑的是,当孩子们再看菜的时候,他不是辱骂,也不是威胁,甚至是“慌慌张张”地哼起了《论语》里的曲子,一个心地善良通透的老人跃然纸上。

迂腐的一面,孔乙己是清末知识分子。他认为一切都是劣等的,只有高读书的教义,但他连秀才都没考上,过着很穷的日子。孔乙己在封建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具有学者的清高本性。他没有经济来源,不愿意从事劳动挣钱。他只能拿着书生的架子跨过贫困线。关于孔乙己那句“偷书不算偷”的名言,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穷书生迂腐的一面。当所有人都嘲笑他偷书的时候,孔乙己只能无力地回答“偷书不算偷”,学者不偷是多么可笑的谬论。这个时候,孔乙己的贫穷和迂腐可见一斑。

崇高体现在他的话语中。孔乙己虽然饿得脸色发白,却始终不肯脱下又破又脏的长衫。他为自己掌握了几个无用的废词而沾沾自喜,甚至因为自己是学者而自命不凡。别人取笑他的时候,他会辩解几句:“你怎么凭空这么无辜……”当别人问他“你真的认识字吗?”他表现出对争论不屑一顾的样子。同时,他还坚守着“君子以穷”的道德观念。以上分析可以说明孔乙己自视甚高。孔乙己的清高使他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正确的,固执的,导致了他的悲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