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在华容道放走曹操,这也是诸葛亮的计谋?

关羽之所以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是为了报恩。这不是诸葛亮的计谋,但却符合当时天下大势,因此诸葛亮才会宽恕了他的抗令纵敌之罪。

一、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的经过

关羽和曹操,是三国时代颇有渊源的两个人物。曹操身为一方霸主,为了成就大业,非常重视招揽引进人才。关羽勇武剽悍,力敌万夫,是难得的将帅之才,很早就引起了曹操的注意,有心把他收为己用。

在下邳之战中,关羽因实力悬殊,被曹操生擒。但关羽不仅没有被害,反而受到曹操的厚待,奏明汉献帝封他为汉寿亭侯,是三国时期最早封侯的一批武将。曹操对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金下马银,可谓仁至义尽,恩重如山。关羽虽然没有投降曹操,但他内心深处,对曹操的恩情也铭记在心。

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诸葛亮妙算如神,在曹操的退兵之路上接连设下几道埋伏,关羽奉命在华容道设伏,担任最为重要的最后一道防线。曹操带领败兵到来时,关羽本可以把他们一网打尽,但为了报答曹操当年大恩,还是网开一面放了曹操。

二、关羽放走曹操,并非诸葛亮的计谋,但却符合当时天下大势

关羽放走曹操,肯定不是诸葛亮的计谋。诸葛亮若想放过曹操,不设伏兵岂不更省事。但关羽此举却某种程度上符合天下大势。三国初期,北方中原一带军阀遍地,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曹操崛起之后,数年之间,先后扫平袁绍、袁术、吕布、陶谦等割据势力,使得天下大势渐趋明朗化,中原百姓重见太平。

如果关羽在华容道捕杀曹操,整个中原地区就会重新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大小军阀又会死灰复燃,重燃战火,不知鹿死谁手。这样的局面前途未卜,对孙刘两家不知是福是祸。因此放过曹操维持三国鼎立局面,对各方而言都是当时最佳选择。

可见,关羽放走曹操是为了报恩,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的大形势,不无可圈可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