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里·兰迪斯:最“硬”的科幻小说也有一颗文艺的心。
当然,杰弗里·兰迪斯的小说都体现了他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顶级科学家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尤其是在宇宙和航天领域。每一部小说都有坚实的理论支撑,技术细节几乎无懈可击。比如早期的《追日》,详细描述了遭遇意外的宇航员如何在月球上求生求救的故事,让人想起前年大热的《火星救援》,但《追》是90年代初的作品。类似的还有“撞击参数”“通过虫洞进出黑洞”等。,而且里面的剧情和思路都有非常严谨的科技基础。看到这里,你一定觉得兰蒂斯是“最难”的那种科学家和作者。其实这个高智商高学历的大叔也有一颗“文艺心”。
杰弗里·兰迪斯
作者认为,科幻小说本质上还是小说。虽然被归类为体裁文学,但作为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文学元素,应该具备。科学内容再硬,也要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一点上,兰蒂斯是一个典范。他的代表作是他最著名也是最喜欢的作品——狄拉克的《海上涟漪》。这部不到一万字的翻译小说,将硬科幻与故事性、文学性表达完美结合。我觉得在这个长度上应该算是巅峰了。
时间旅行的主题并不新鲜。还有威尔斯的《时光机》和阿西莫夫的《永恒的终结》,各种梗都玩过。但是,兰迪斯大师在这个小说题材上依然可以写出精彩甚至经典的作品。理论上,它的两大支柱都很“硬”。一、“希尔伯特酒店”的数学问题,展现了“无限”的神奇。第二个是著名的狄拉克海,一个充满负能量粒子的海洋。作者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穿越”的理论支撑,新颖而有说服力。叙事情节是本文的最大亮点。作品中有三条时间线交织,一是主角准备发表论文却遭遇火灾,二是主角开发出时光机,三是主角回到过去。三条线交替叙述,递进。而三线其实延伸了很多分支。这种交叉往复、碎片化的叙事并没有打乱作品的思路,而是生动地刻画了一种时间旅行带来的时间碎片感。而且过去的时代背景是美国六七十年代,嬉皮士文化、学生运动、反战集会、毒品等等都在作品中呈现,与全文的悲情主题不谋而合。整部作品一气呵成,语言优美,但同样深刻,很多情节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科学与文学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即使在正统文学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另一部作品,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也很受作者欢迎,那就是《黑暗的女人》。其实很难把这部小说归为科幻小说。因为这部作品里没有天地,没有科技,唯一能称得上玄幻的,就是那个男的和他的师生女,也就是那个皮肤黝黑的女* * *,一起写了一篇物理论文。另一条主线是女主的不幸人生,由第三者来解释,平静却带有强烈的指责。在物理学的各种术语中,整篇文章描述的是上世纪60年代大学女科学家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充满人文情怀,令人深思。虽然科学上的新发现引人入胜,但科学家的经历也值得思考。兰蒂斯是一位具有人文思想的科幻作家。
兰蒂斯的小说既有古典科幻小说中对技术和科学的崇拜,又有现代文学中的表达方式和人文情怀。作为雨果奖和星云奖的双料得主,他的作品对每一个正在或立志成为科幻作家的人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