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烈对杨家将的评价

(一)关于人物塑造

没有特效的动作设计,七子不同的性格,敌我双方的伤亡,不完美的结局,都让这部电影更加真实。长子(郑伊健饰)胸怀大局观,颇为英俊,次子杨(阿波罗饰)性格淳朴豪爽,三子(周渝民饰)沉默寡言,擅长射箭,四子(李晨饰)生性乐观,五子杨延德(拉姆·雷蒙饰)医术精湛,六子杨(吴尊饰)性情多情,懂得及时反省自己。各具特色的气质是支撑整个故事丰富的重要内容。

这些是积极的形象。无论是小说、评书、电影、电视剧,都要有正面形象,也要有负面形象,才能有人听,有人看。但是,真正的历史并不是非黑即白,是非对错,更多的是处于中间灰色地带。

比如电影《杨家将》中,没有提到直接导致杨业(郑少秋饰)死亡的罪魁祸首:Sh ēn,杨业作为北汉将军,在北宋很容易被怀疑。当他与身为监军的王澍意见相左时,贸然出征,战死沙场是唯一的选择。潘仁美(梁家仁),也就是历史上的潘美,虽然最后没有支持是失职,但也很有可能会受到监军王叔的掣肘。从对宋太宗的最终处理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武将潘美只被降为三品,文官王澍则被“撤职,派往锦州”。是非已经很明显了。

在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配角,那就是辽军(王春元饰演)。其人事与北宋陆军军官王澍极为相似:不懂军事,想乱指挥,无知却疑英雄。至于辽军的结局,就比较合理了:在前线被自己人和辽将军耶律元(邵兵饰)砍死,却背负着“壮烈牺牲,为国捐躯”的“光荣”结局,十分滑稽。

以上都让我想起了电影《后会有期》里的一句台词:“小孩子爱明辨是非,大人只看利弊。我一早就知道你不是个好人,但没想到你甚至是个坏人。你这样怎么在社会上混?”

不管是文学还是影视作品,都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使是历史题材,改编也是常态。如果拿它和史实对比,对文艺作品进行批判,那么谁认真谁就输了。

(2)关于命运

关于“忠”,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身外必安”。杨晔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责怪杨和参加比武是为了结婚,这就导致了影片以一条家规来教育孩子开头的情节。这与潘与杨的矛盾是真是假无关。当前,我们自己人千万不能先乱起来,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北宋初年,宰相赵普在奏折中写道:“中国安,顺。所以,丈夫要想在外,先要安定下来。”

无论是文艺作品中虚构的潘与杨的恩怨,还是历史上“一杯酒解甲归田”后文官与武将(包括、岳飞)的真实恩怨,大环境(本文指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下的矛盾总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在影片中,杨赵岩一路上不止一次向父亲杨业和大哥杨延平道歉,后悔自己没有阻止七哥杨延嗣;最终,他被留了下来,身先士卒,继承了杨家铁血的忠诚。在所有的人物中,杨是最有压力和宿命感的一个。《琅琊榜》里的小平京也是父亲和哥哥离开后的家国情怀:主人公不仅想法相似,命运的脆弱和挣扎也是如此相似!田波家忠于国家。难道不是赤焰军和长林王宓的翻版吗?

“性情决定成败”,本是杨晔对七子杨延嗣的责备,但父子二人的风格却是一脉相承,从未改变。最后,就连最年轻、头脑最不成熟的杨延嗣也只身冲到寰城门口,对潘仁美喊道:“潘张果,这次我是没打算活着回来了。我杀了你儿子。只要你愿意出兵救我父亲,我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让你处置!”看到潘仁美个人自私龌龊的报道,大怒的杨延嗣带着刺杀的意图向潘仁美投去长矛:虽然他失败了,被乱箭射死了,但杨延嗣也是一种成长和蜕变。有其老虎,必有其子!

(3)关于爱情

在电影《杨家将》中,在我看来唯一略显魔幻的地方就是杨延嗣在误杀潘宝的部分使用了特效,尤其是背景被原子化,不真实。相对于后来战场的拍摄,这里的开场环略显不真实。

后来,杨业和六子战死沙场,六子杨作为家族两代唯一幸存的救命稻草,答应杨嫁给国君,成为徐氏,成为朝廷褒扬杨忠心的最好奖赏。此时潘宝已经死了,历史上的潘美也在此时被降职,于是杨自然娶了柴公主,呼应了影片开头谐音“羊妈妈”和“杨妈妈”的伏笔。

杨爷和佘太君是老两口的信任和默契,杨和柴君是年轻人的誓言和坚持。两代人的爱情给血腥的战争电影增添了温柔的一面。明知道结婚会时时刻刻有焦虑和牵挂,佘太君和柴君依然坚定不移,就像《琅琊榜》里的孟晓雪:爱情是伟大的,也可以包含家国情怀。或许只有让英雄们免除后顾之忧,才能安心践行“忠”字背后的使命。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虽然影片最后没有说太多,但只要杨和柴郡能成功传宗接代,下一代注定要延续府忠君的性格!

当你知道命运难违,七子去六子回!

但既然命运没有杀死所有的忠臣,那杀不死我的,一定会让我更强大!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