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略

1.曹操是一个“可爱的奸夫”,表现在他对人才的管理和利用上,不拘一格,也注重以大放小。“浪漫”因为故事的需要,让他变得“奸诈”。其实他年轻的时候是个很有正义感的年轻人。记录记载了他年轻时无畏的力量和公正执法的许多故事。但是我的性格有问题。我喜欢恶作剧,偷过别人的新娘。人长得丑,丑到外交使节来了就找人冒充他去见他们(记载)。他文武全才,写了一本书,可惜没有流传至今。历史贡献很大,对后汉曹氏父子的记载也很大(《后汉书·魏略·中国文化史》)。他养的儿子也是最优秀的,曹丕和曹植都是当时的文坛巨擘。我们不听人劝,而是采取“大众讨论”和“单一决定”的方式。最后功劳是大家的,过错是我们自己的,这是大度的表现。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何况刘备是个“屡败屡战的枭雄。”浪漫使他“女性化”。事实上,他很少哭。编年史中记载他为关羽和夷陵之败而哭。记录记载了他的美貌和伟人的容貌。这个人是个彻头彻尾的政客。发挥实力,赢得人心是他的强项。作为蜀国的CEO,他与曹操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有关羽、张飞、黄忠等将领为他而战,有诸葛、魏飞等民政方面的人才帮他打算盘,有法正、马良等军政奇才。他最大的才能是善于管理人。像他这样稳定的外国政权很少见。战斗是一个普通的将军。没有大胜,只能杀贼杀匪。但此人心胸如此之小,确有其事(《先主传》中有记载),而且疑心太重(比曹操重多了)。比如他不信任诸葛亮,但又不想放弃人才,所以就用了,而不是重用。直到死了才信任诸葛(关羽、张飞、黄忠、马超都死了)。即便如此,他还是不信任诸葛。于是,他给诸葛安排了一个副手李延。况且对待赵云也是不信任。赵云是个杂牌将军,直到刘备去世。尽管他救了刘禅的命。但因为不是名门望族,所以不被重用。

2.历史上诸葛不应该把他当成军事家,甚至是政治家。而且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和易中天老师的解释,他也应该是一个重权轻利的“官迷”。他建立了马谡在失街亭被斩首后的问责制,这是他第一次带兵公开作战。事实上,他仍然坚定地站在军队的中间。至于烧博望坡、烧新野、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小说情节,都是虚构的。最伟大的赤壁之战是周瑜导演的。他从未打过仗,不是打仗的料。“谨小慎微”是他的生活作风。所以,关羽和张飞在南方四郡被刘备雇佣,法正被张鲁雇佣,庞统被刘璋雇佣。一点用都没有,诸葛准确的说,在他的后期(晚年),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为了把战线改到后方,为了转移舆论和压力,他不得不打,打的结果好像是“半途而废”。事实上,他并不想用一个韩曙政权作为他政治延伸的赌注,所以他死前并没有失败,一切都来源于政治。(主要表现在魏延的《伍兹谷》)

3.比谁强?你想参加幸运52吗?恐怕这不比杨修好。呵呵,这当然是开玩笑了。作为历史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但绝不能拿来做比较。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所以有自己的喜好。我个人比较喜欢贾旭。先说贾诩,军事天才(曹操差点死掉),政治专家,穷其一生。他现在是公司白领的典范。军事天才郭嘉,不幸英年早逝,身体欠佳,但因作风不佳,私生活不检点(古代用人标准),算不上什么大才。司马不用说,真正的阴谋家,知进退。他为孩子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军事上远胜诸葛,政治上却不如诸葛。还好他命好。曹石父子先后去世,也是一种宿命。最后,政治家诸葛以谋略著称。不幸的是,政治路线不是军事路线。LZ把他们都比作军师,恐怕是三个第一,诸葛第四。真正能带兵冲锋陷阵的军事奇才,应该属于以下几个人:周瑜(赤壁)、于迅(官渡)、张辽(逍遥津)、关羽(镇守荆州)、鲁迅(夷陵)、梦露(麦城)。三国时期有名的战役太多了。恐怕只是一场斗棋,开了个玩笑。

最后,也希望能有一个官方的排名(易中天先生好像正在努力)。要是有就好了,这样旁边有人喊谁牛逼我就不会再问这个问题了。郭德纲!

希望有用,三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