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一部古代小说,来自长安的唐朝。有哪些习俗?

那时候,主要的节日是*今天的*在括号里:

一月(大年初一),贴春联,挂年画,舞狮,拜年。注:烟花爆竹的流行大约是元末明初。

上元节(元宵节),花灯,猜灯谜等。注:元宵要到北宋才会出现。

寒食节(清明节前两天左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只能吃冷食(不一定生吃,但一定是凉的)。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介休。

清明节(同)像现在一样扫墓。拿些花和纸,放些花和光纸,然后和鬼说话。其他包括徒步旅行、荡秋千、放风筝和戴花。

喝雄黄酒,挂香囊,吃粽子,赛龙舟,插花菖蒲,打百草,驱除“五毒”等等(说实话,这些年我真的不太清楚这“五毒”是什么意思)。

在乔奇节(七夕节),香案会被摆上,一般人(主要是未婚女性)会在葡萄架下聊天。

中秋节(同)赏月拜月,沿江沿海有观潮。注:这一天吃月饼的习惯形成于明朝。

重阳(同)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饮菊花酒,插山茱萸。

腊月(腊八)吃豆粥祭祖。

除夕夜,时间和习俗都和今天差不多,不同的是,那时候大家都尽量不熬夜。现在鞭炮齐鸣,他们想睡也睡不着...

还要注意的是,现在女性的化妆很不一样,顺序是:涂铅粉-胭脂-画黑眉毛-贴花铙钹-画斜红-涂唇脂。而且眉毛很圆,大概是在红饼上放两个西瓜子。而且那时候还没有刘海。

至于说话方式,没必要太纠结,因为和现代太不一样了。比如“大家”一词出自男人(包括太监)之口,意为皇帝;从女人口中,指的是丈夫的父亲的妻子。比如当时流行“以孙为子”,详细解释起来很麻烦。总之,叫兄弟,叫爸爸,叫爷爷,很乱。比如你爷爷的三个儿子,你爸爸排第三。跟别人提起他,需要说“我三哥”。如果他排名第二,你也要说“我二哥”,而当面叫他爸爸用“耶”或“耶”,会让读者产生困惑。

打了这么多字,写不好会对不起哥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