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开心麻花王宁和沈腾几乎没有合作过?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喜剧里合作的基础是什么,那就是必须保证双方的角色扮演风格相搭调,其实王宁和沈腾的风格不是挺搭。就小品的路数来看,王宁更贴近传统模式和东北模式,通过夸张的腔调和肢体语言展现幽默。而喜剧人里面沈腾则是在往话剧模式走,通过剧情的转折、深层次的冲突和整体模式表达自己的意图。,在最为关键的这一点上,二人的风格迥异造成了双方很难得有机会一起同台表现。
第二点,之所以二人很少合作,我觉得和他们的性格也有着相关联系。沈腾这个人个性比较别扭,说他看不上王宁是有可能的,就像他在戏剧人里或多或少的表现出觉得赵家班那套有点LOW。甚至你要说他因为自己是科班出身,觉得王宁这种北影高职是野路子。
还记得沈腾最早的小品《热带惊雷》吗,我看完对着手机鼓掌时说了一句“我靠,这居然是小品?”沈腾的确是让小品恢复了本来的面目。虽然在春晚上他还是迫不得已要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但是在欢乐喜剧人上他真的甩开膀子上天入地了,那种主题能在小品的体量里表现得那么完整,而且和包袱相得益彰,真的很让人震撼。非常主观且非常迷妹地说一句——在中国,上一个这种人物,是周星驰。
第三: 二人不同的表演方式决定了二人合作机会的缺少。 沈腾王宁都很会现挂,只能说俩人风格不一样。不信你看看王宁编导的《外卖奇遇记》,包袱密集程度和质量都特别到位。其中,王宁对大情绪的表达已经炉火纯青了,《大圣归来》里那句“佛祖”,两个字能把一个大圣粉的眼泪叫出来。09年才加入麻花的,没几年就能领了功勋演员的章,全靠表演。那个说王宁台词功底好的朋友,为啥不展开多说一点儿啊。欢乐喜剧人上的台词,每一句他都念得恰到好处。情绪饱满又处理得特别细腻,表达心虚时候的小颤音不仔细听根本注意不到。觉得那个潦草的舞台和浮躁的观众真是对不起他的表演……按理说一段表演看得多了就寡淡了,可是王宁的越看越能打动人。想要好好品品的朋友,就从《大圣归来》开始吧。台词太舒服了,像跟你说话,然后你就被他带走了。沈腾显然比王宁要适合演喜剧。多亏春晚小品多年来对观众的培养,沈腾天然丧的面相和带着鼻音的东北口音是自带包袱的。就拿春晚舞台上那句“妈妈”,饶是王宁再厉害也演不出那个喜剧效果。王宁长得太精神了,不颓不丧不呆,喜剧效果全靠表演撑起来,其实是亏的。至少在小品那种靠包袱抓观众的舞台上是吃亏的。
论现场反应,推荐大家看艾伦常远王宁(俗称麻花铁三角)在清华大学交流会的视频。开心麻花这仨大宝贝,坐在一起就是群口相声,句句是包袱且都能响。其中又以王宁最突出,那种全场大鼓掌加大笑的场面有三四次吧,都是他抖的包袱。
其实王宁是一个极其温柔,极其正直,极其沉静的人。他的正直,放在这个圈子里会让他的路不那么好走。他深知这一点,所以更加了不起。总之,祝麻花越来越好,看戏的朋友都开心。最后说一句。喜剧像书一样,也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