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织造坊简介
江南织造所是清代负责采购和监管皇家丝织品江南织造的机构,其主管官员是江南织造。江南织造并没有太多实权,但因为专门采购皇宫用品,必然与皇室关系密切,而且这个职位真的是个肥差,一般人是没有的。曹雪芹祖上连任此职,康熙下江南时数次住在江宁织造院。他的荣耀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您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江南三织是什么意思?江南三织指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清代分别在江宁、苏州、杭州设立,专营各种宫廷、官用纺织品。织造是向朝廷供应纺织品的钦差商人,管理各地织造衙门政务的内务府官员,又称织造。
清代江南织造通常分为两部分。织造衙门是织造官员驻扎和管理织造行政事务的官署,织造局是管理生产的官署车间,生产机构各有编制。江宁织造局有三个机房,分别是供应机房、缎档机房、缫丝机房。技术分工精细,由染刷经织工、摇织工、拉织工、串织工、织织工等各种工匠按流程操作,具有作坊手工生产组织的特点。
苏州织造局分为织染局和普通织造局。局内的编织单位分为几个厅或号,每个局由三个领导管理,命名为办公室。官方之下有master _ master _ plumber等技术和事务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工匠,从事编织。
清代江南织造的官职是什么?负责什么?江南三编织
清代在江宁、苏杭等地设立织造局,专营各种御用和官用纺织品。江南织造,管理各地织造政务的内府官员,又称织造。
明代有三个旧织造局,废弃已久。清顺治二年(1645),恢复江宁织造局;杭州局、苏州局四年重修。八年,江南织造建立“买丝招匠”的管理制度,成为清代江南织造三局的定制。
江南三局重建之初,主管织造事务的织造官员曾照搬明制,派驻织造督军。顺治三年,宰相,工部侍郎,受命管理江宁、苏杭织造局,名为织造,实为皇帝心腹耳目。第三织造局重建时,并不总是维持生产。康熙七年(1686)以后,织造开始逐渐走上正常的道路。
清代江南织造通常分为两部分。织造衙门是织造官员驻扎和管理织造行政事务的官署;织造局是管理生产的正式车间,生产机构自有编制。苏州织造局分为织染局(一北局)和普通织造局(一南局)。局内的编织单位分为几个厅或号,每个局由三个领导管理,命名为办公室。官下有工长、师傅、工头等技术和事务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工匠,从事织造。江宁织造局有三个机房,分别是供应机房、缎档机房、缫丝机房。技术分工精细,由染刷经织工、摇织工、拉织工、串织工、织织工等各种工匠按程序操作,具有作坊手工生产组织的特点。
织造局的生产编制下,由于清代废除了明代的工匠制度,采用了雇佣工匠的制度。工匠被招入官局,不仅要服役,还要遭受严格的封建强制,不是完全自由的工人。其来源主要是政府招募的各种局匠。他们是在官方编制内供应口粮的定额工匠,所以一般称为粮官工匠。如果这些工匠被雇到局中工作后不被免职,不仅终身受雇,还会被后代继承。织造局还招收工匠的子侄为年轻工匠学习技艺,然后提拔为正式工匠,也就是所谓的长工。此外,织造局还以承担价值差和接收岗位的方式,占用民间丝绸染织业各行各业手工业工匠的劳动,作为使用雇佣工匠的补充形式。在“领机给岗”的模式下,大量民间机工隶属于织造局,往往成为“官匠”,即“机名官实”。所谓“取机赐职”,就是织造局挑选熟悉织造事务的家境殷实的地方机工,接管官署所拥有的织机,同时记录取机者的姓名、年份、籍贯,发给官署机照。这些机械师从此成为织造局的机械师,也就是所谓的“官匠”。他们从官局领取原料和工行,员工进入局内用官机织拉,保证了官局织拉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织机。入仕后,他还可以开办自己的织造事业,因此他具有“官匠”和“平民户”的双重身份。然而,由于他们在官局负责包装和织造,这必然会影响他们原来的自营织造业,受到官局的剥削和挤压,使他们经常破产和失业。
从18年40年代江南三织局重建到18年40年代一度调整生产的百年间,各局设备规模不断缩小,主要生产工具织机数量清初为2100多台,到乾隆十年(1745)减少到900多台。但各局拥有的招募工匠数量相对稳定,一般在2000人以上。苏州局顺治四年工匠2500多人,康熙二十四年工匠2600多人。在江宁局的三个机房里,乾隆三年有2900多名工匠在工作。杭州局原来的名额不详,大致是2000多人。乾隆十年,江南三局工匠总数约七千人。
江南三局的经费来源完全靠工部和住建部下拨的官方经费,其中工部占55%,部占45%,再根据织造任务和生产能力分配到三织造处。工业和家庭部虽然有数字,但和各局的实际开支并不一样。总体来看,织局的实际成本是逐年下降的。如雍正三年(1725),江南三局实际成本为21.3万两以上,而嘉庆十七年(1812)则降至14.2万两,反映了清代官营织造业规模的不断下降。
由于清廷长期寻缎,内务府和户部的缎子库存已达到饱和,无论是用缎还是赏缎都已过剩,其中仅积累的细缎就够百年之用。就这样,从道光二十四、五年(1844、1845)开始,江宁局、苏州局的生产一直在减少和停止。到咸丰元年(1851)末,两局额定经费已有20多万元,因停织尚未用完。
太平邢俊和江南第三织造局先后毁于战火。咸丰三年后,一向由江宁局织造的彩丝仓告急。因南京被太平军占领,暂交杭州织造局。光绪四年(1878),杭州局获准设置新织布机,继续织造此圣帛的全部匹匹。此后,原来从事这一织造的江宁局内廷就关闭了。太平天国失败后,江南第三织造局逐渐恢复生产,供使用和官用的丝经、染织材料价格由户部重新确定。织机陆续增加,但只有过去十年织机数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陆续招进来的工匠都不够用,* * *三局总人数只有一千。江宁和苏州局的织造经费每年都有定额,没有闰月的时候是18.2万左右,有闰月的时候是18.11万多。光绪十一年,清政府将61万两白银卖给江南第三织造公司。虽然逐年增加,比如20年间增加到150万两以上,但近30年来,清政府以物质困难为由,废除了江宁织造局,标志着清朝官方手工业的衰落。苏杭织造局随清朝而终结。
清代江南织造是什么?没有江南织造。明清时期,朝廷在江南设置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三个织造局。其中以江宁织造最为著名。
江宁织造的日常工作是负责为皇宫监督采购各种丝制品。负责人的官职是江宁织造大夫,官阶是五品。但是如果你认为一个五品官员有什么话要说,那你就错了。虽然江宁织造在品级上不如知府,但就连两江地区的最高长官——两江总督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为什么一个负责做衣服的五品官可以这么牛逼?
第一个江宁织造大夫的名字叫曹,你可能没听说过这个人。但是他有一个著名的曾孙——曹雪芹。《红楼梦》中,曹雪芹描写了贾府中的奢华生活,这是江宁织女府的真实写照。当然,江宁织造为什么和曹雪芹没有关系。
曹虽然只是个五品大员,却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曹的妻子,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曹的儿子,从小就是康熙身边的班都。所以曹家和皇帝的关系比很多大臣都要亲密得多。
康熙二年(1663),曹任命为江宁织造,负责织造朝廷和朝廷官员使用的绸缎。但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使命,就是负责搜集江南地区的各种情报,并直接播放给皇帝本人,也就是皇帝派往江南的耳目。谁敢得罪这样的人?
在任期间,曹Xi忠心耿耿,勤政敏捷,受到康熙皇帝的信任。曹死后,他的儿子接手江宁织造。曹寅从小就是康熙的“好朋友”,康熙对他的信任自然超过了对父亲的信任。除了担任江宁织造,曹寅还被任命为淮河盐务督察,视察淮河盐政。这两个位置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胖差”。有了这两个职位,曹家自然就富裕了。
曹家在江宁的日常排场可谓极尽奢华,官员之间的往来也是大手大脚。所以曹家虽然收入丰厚,但开销也是巨大的。期间,曹家主掌康熙皇帝的五次南巡,这是莫大的荣誉,但也给曹家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侍奉好皇帝,曹寅多次向国库借钱,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巨额赤字。
曹寅死后,江宁织造先后由其子曹(早逝)和侄儿曹继承。然而,随着曹寅的去世,皇帝对曹操的感情逐渐疏远。
雍正帝即位后,开始大力盘点钱粮,以弥补亏空。无法弥补经济上的亏空,曹家终于在雍正六年(1728)被罢官,曾经显赫一时的曹家从此没落。
江南织图属于哪个朝代?清代江南织造,又称“江南三织造”,指清廷设立的江宁(今南京)、苏杭三个织造机构,制作“上用”、“官用”的绸缎,直属于清宫总管内务府管辖。江宁的御织建设始于元代,后至明清。清顺治二年(1646)清军占领江南后成立江宁织造,随后苏州织造、杭州织造相继建成。其官员均由皇帝亲自任命,多为亲信。开始每年更换一次,顺治十五年(1658)改为三年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