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史是哪24部史书
24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四史,中国历代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均为纪传体。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等。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计3213卷,约4000万字。二十四史之所以被称为正史,既与这些史书在中国史部书籍中的地位有关,也与历代皇朝宣扬正统观念有密切联系。
历代发展
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
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
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