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的主题

《边城》寄托了沈从文“美”与“爱”的审美理想,是其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之美的小说。《边城》讴歌传统文化中保存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被破坏,物质主义、金钱主义到处浅薄、庸俗、腐败而言的。《边城》中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谈等级或效用。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亲相爱。爷爷对孙女的爱,崔璀对傩纯洁的爱,天宝兄弟对崔璀真挚的爱,兄弟间真挚的兄弟情谊,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尽力描写湘西自然的清澈,也描写湘西人内心的清澈。

《边城》用歌曲描述了求婚,兄弟的婚姻,祖父和崔璀的依赖。湘西人的这些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都隐含着古代美德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丧失的悲哀,以及对现代文明泛滥的物欲主义的批判。作者强调湘西人的生活方式,也想重建民族道德和人格。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国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茶洞为背景,用抒情诗和散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船夫姑娘崔璀纯洁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人性的善与美。由于《边城》的审美艺术,小说《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边城》以优美的抒情诗和散文的笔法描绘了湘西的独特风情。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意志、欲望、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的描写。或展开人物美好的灵魂,或揭露人物丑陋的灵魂,以展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其方法多种多样:或通过对话、独白、动作、姿势、面部表情等;或通过幻想和梦境间接揭示;或者借助景物描写、气氛渲染、周围人的倒影。本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幻想和梦境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崔璀离奇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个逐渐有了自己心理的女孩的孤独,以及恋爱初期内心的躁动;崔璀的“顶美顶甜”梦,表现了朦胧爱情的甜蜜感和潜意识对爱情的向往。二是通过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形成强烈的暗示,诱导读者从人物的语言和神态中领略人物的内在奥秘。崔璀一再恳求爷爷放下渡船上的工作,回到她身边,这让人感受到崔璀对爷爷无比的依恋。听着爷爷的《那晚我听到的歌》、《崔璀对自己说,‘我又采了一株虎耳草’”,让人感受到《爱的种子》中的崔璀对甜蜜爱情的渴望。

二是对环境的诗意描写。小说中对环境的描写不仅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他们的情感沉浸在一种诗意的氛围中,而且向我们展示了湘西边区独特的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在作者的作品中,黄鹂、密密麻麻的虫鸣、美丽的黄昏、银色的月光,如画而美。这些都是随着人物情感世界的波动而自然发展的。或与黄昏的温柔、美好、沉静,对比出崔璀萌动的爱情内心的躁动、孤独和单薄的苍凉;或与柔和的月光、溪流上漂浮的一层薄薄的白雾、昆虫无声的合奏,衬托出崔璀对送情歌的热切期待和少女爱情的纯洁与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