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有哪些文学杂志?
一部《收获》在中国文坛举足轻重。它是很多作家心中的圣地,他们以在这里发表作品为荣。《收获》是一本双月刊文学杂志,由巴金主编,巴金是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设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四季丰收、百年上海、杂花生树、河汉远信、美术等栏目。不仅出版短篇小说、散文、杂文,还出版优秀小说。其中既有著名作家的代表作,也有新锐作家的优秀作品。入选作品风格多样,质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坛的水平。而且选了很多有争议的作品,引发了文学界的大辩论,为中国的文学思想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收获》在海外华人中也有相当的影响力,成为留学生订阅的刊物之一。第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当代》是中国大陆仅存的几本纯文学刊物之一,出版国内作家的最新力作,包括小说、散文和诗歌。《当代》杂志创刊于1979,是中国大陆发行量最大、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当代》杂志的出版方针是:注重作品的当代性、社会性和文学性;兼容百家,尤其是现实主义。在题材、风格、表现手法上,更注重追求多样性。20年来,《当代》杂志发表了一大批在中国文坛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著名的茅盾文学奖近三分之一的获奖作品出自当代。三、《萌芽》创刊于1956,是中国第一份青春文学刊物,也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原创青春文学刊物之一。《萌芽》杂志的封面标题沿袭了鲁迅在30年代合办《萌芽》时的手迹,旨在继承和发扬鲁迅办刊《萌芽》的传统,造就一大批文学战线上的新战士。《萌芽》杂志出版后,在青年作家和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青少年学习者的园地,许多作家在萌芽中开始走上文坛。今天,50岁左右的那一代知识分子,几乎人人都知道“萌芽”。1966,萌芽被迫停止发布。1981年,《萌芽》杂志重新发行。再版后,《萌芽》迅速赢得了年轻读者的喜爱,发行量猛增。刊物出版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培养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一批新的文学人物。《萌芽》重新出版后,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根据文化市场的需要,萌芽(1996)一月号再次改版。《萌芽》的出版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青年作家和少年作家,也是为了提高青年读者的文学素养。改版后的《萌芽》更加贴近生活、校园和青年学生。既是一份青春文学刊物,也是一份青春文学的修养读物。萌芽的品牌栏目有:小说家族、校园清泉、青春烦恼、校园扫描、一级接触、国外传真、社团页面等。由学生自己编辑的《惊奇》,不断发布“少年小说”、“学园里的Q弹”、“爱上男主角”等令人惊讶的文章。萌芽的广告语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萌芽的风格:用一本杂志体验青春,用一本杂志感受文学。《萌芽》杂志是月刊,每月5号出版,发行量几十万份,是国内领先的原创青春文学刊物之一。同时,由《萌芽》杂志主办的“全国新概念大赛”、“萌芽网”、“萌芽书部”等成为一系列青春文学的重要阵地,为热爱文学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中山创刊于1979,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大型文学刊物之一。创刊之初就确立了“兼容并蓄,聚焦文学,鼓励探索,引领潮流,做最好的中国文学杂志”的宗旨。20年来,中山的首部作品获得了近百个文学奖项,包括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国家图书奖、小说“百花奖”等。培养了全国很多青年作家,在文坛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家重点社科期刊,成为引领中国文学创作潮流的重要阵地和国际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窗口。《中山》不仅是国内外重要图书馆定期订阅的中文期刊,也是国内外高校硕士生、博士生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课题。它不仅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文学思潮的重要阵地,也是“新写实”、“新状态”等文学思潮的始作俑者,其“先锋”姿态一直为专家和读者所称道。今天的《中山》和其他文学刊物一样,也面临着所谓市场经济的困扰和诱惑,文学立场丝毫没有动摇。中山的宗旨不变,但中山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成为最好的中国文学刊物。怎样才能把最新最好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纪实文学、文学评论献给读者?为此,我们也考虑市场和经济问题。《中山杂志》电子版和《中山》网站的开通,受到了海内外汉学家和文学读者的欢迎。互联网的传播技术超越了传统平面媒体的局限,为中山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对中山来说,“做最好的中国文学杂志”是一个动态的目标。不断超越自我,探索文学未知领域,攀登文学新高度,是《中山》杂志的终极追求。5.人民文学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以小说为主,包括散文、诗歌和纪实文学。尤其是它的中篇小说一直是杂志的拳头产品,故事精彩大气,反映了深刻的现实,令人惊叹。特别推荐、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当代纪实、诗歌与诗论、青春诗旅、诗人新作、交集、散文精选等12个栏目,刊登了文坛最精彩的作品,令文学爱好者爱不释手。人民文学是中国作家的摇篮,许多著名作家也是由人民文学创造的。新修订的《人民文学》充满现代气息,与世界文学接轨,充满文学气息和生命关怀意识,是读者的精神家园。《天涯》杂志(双月刊,邮寄代码:84-12),由著名作家韩少功任社长,姜子丹任总编辑,是目前国内最负盛名的人文素质刊物之一。国内有实力的作家屈指可数,包括国内一流的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人文学者、作家和艺术家。其读者主要是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重要决策部门和企业管理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行政和企业管理者,以及大量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发表的文章质量高,转载率在国内同行中名列前茅。许多文章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日文和韩文,并在海外广为传播。杂志的社会口碑特别好。1996年《天涯》改版被新民晚报(排名第二)评为国内十大文坛1996年被书城杂志评为全国十二家精品杂志之一1997年。2000年4月被评为日本最大的中文报纸《中文先驱报》。同年5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通知天涯被确定为中文核心期刊。美国哈佛、芝加哥、伯克利、日本早稻田、德国海德堡等60多所世界著名大学的图书馆和汉学研究机构都订阅天涯。2002年5月,《天涯》杂志被香港商报、台湾诚品阅读网和上海《文慧阅读周刊》联合评为“Mainland China十大必读刊物”之一。2003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期刊文化展”中,《天涯》获得“最佳文学奖”第一名,并被评为“最受欢迎杂志”之一。英国的《新左派》、美国的《立场》、韩国的《社会文本》和《创造与批评》等国际学术期刊都与天涯结盟,互相转载文章。《天涯》杂志曾被中国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香港《亚洲周刊》等50多家媒体和美国《纽约时报》、《《新闻周刊》》、《法国世界报》等10多个国家的10多家报纸报道和介绍。《天涯》杂志已经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界的一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