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脚”的扮演者于月仙与一辆路虎上的骆驼相撞,现场有骆驼的肢体。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于月仙这个名字,但当我提到谢大脚的时候,98%的人可能马上知道他是谁。
现场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刹车痕迹。地上散落着车牌和汽车零件,刹车痕迹的尽头还能看到骆驼残骸。车祸发生后,大家都在猜测车祸的原因,一时众说纷纭。
从于月仙女士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已经是深夜了。有人怀疑司机是不是开车累了。于月仙的好朋友、演员刘浏也在采访中说,于月仙要去阿拉善参加一个活动,活动刚刚结束。她准备连夜回家,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她在回家的路上出事了。
事故现场在内蒙古阿拉善,这是中国著名的“骆驼之乡”。这个地方是我国骆驼数量最多的地方,盛产双峰驼。
对于对骆驼不够了解的人来说,如果晚上坐车遇到骆驼,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用强光照射它,以为这样会让它躲开。
但这可能会陷入一个误区。据当地牧民介绍,当车灯照在骆驼身上时,它不会躲避,而是站在原地,因为它只能感觉到眼前一片白色。不了解骆驼的人,可能真的不知道这个习惯。
这种习惯超出了普通司机的理解范围,也会让他们做出错误的判断,直接或间接导致很多与骆驼有关的车祸。
也有人推测,于月仙女士车祸的原因可能与疲劳驾驶有关。经常熬夜开夜车的人应该深有体会。人在十一二点的时候还是很有精神的,但是到了凌晨一两点以后,脑子就开始发晕,人慢慢变得无精打采。
事故发生的时间是凌晨3点。这个时候司机和乘客都很累,也不是很有精神。而且出事的路段叫S228。S开头的路段应该都是省道,不告诉高速公路,省道限速一般在60-80左右。
出事的地方离村子很近,当地限速80码。以前有车祸,不是车撞了骆驼,就是骆驼撞了,有一次骆驼被撞死了。白天,人们和骆驼经常穿过马路。
当地人曾说,为了减少汽车与动物相撞的概率,保护生命安全,阿拉善右旗S228公路专门设置了铁丝网,但并非所有路段都设置了这种铁丝网。在没有铁丝网的村庄附近,还是有很大概率遇到骆驼的。
事故发生后,我真的不敢想象有多快能让两头骆驼摔成碎片。
如果汽车高速行驶,即使是白天也很难避免动物的突然出现,更不用说漆黑的夜晚了。很多时候,远处的动物大部分时候看不到,人注意到了也躲不开,打不到。
在内蒙古阿拉善这里骆驼有多常见?阿拉善被誉为“中国骆驼之乡”。它拥有我国数量最多的双峰骆驼,骆驼产业发达,让当地人感到无比自豪。
阿拉善还有我国唯一的骆驼文化博物馆。骆驼是生活在沙漠和半沙漠地区的生物,最早的骆驼的身影发现于北美。
目前世界上双峰驼的主要产地之一是中国,阿拉善盟是我国双峰驼数量最多的地区,占全国骆驼总数的三分之一。
据统计,2004年野生双峰驼只有600只,2006年只有500只,全世界只有800只左右,比我们的国宝大熊猫还要珍贵。终于在2008年被列入极度濒危动物名录。
有人可能会说,阿拉善的双峰驼不是很多吗?它是怎么变成极度危险的动物的?
那是因为这些双峰驼大多是沿线牧民的家骆驼,野骆驼很少见。虽然骆驼有主人,但它们是自由放养的。
野生双峰驼数量之所以这么少,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活范围在减少,偷猎者捕杀它们,导致数量减少。
阿拉善的骆驼以高大、雄伟、抵抗力强、适合沙漠生存而闻名于世。独特的双驼峰使它看起来非常强大。阿拉善的成年骆驼体重可达600-750公斤,身高甚至可达3.5米。它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足够的体力,所以经常被用来运输货物和进行边境巡逻,被称为沙漠之舟。
他们喜欢凉爽的环境,经常中午休息,晚上出来活动。这里的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骆驼在路上穿梭,甚至有时候,它们还会留在路上。即使司机疯狂按喇叭,也依然无动于衷。你按你的按钮,我就躺在我的上面。
骆驼,沙漠中的船,也在我们的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叮叮当当的驼铃从古老的东方传到了地中海国家。
骆驼在阿拉善很常见。为了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阿拉善右旗公安局交警大队的民警还特意给巴丹吉林镇光明嘎查的骆驼系上了交通安全绳。
这种领带可以反射光线,提醒夜间行驶的车辆这里有骆驼。这样既保护了骆驼,又保护了过往车辆的安全,减少了损失,简直是一举两得。
近年来,发生了许多野生动物与汽车相撞的事故。这些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
以德国为例,每年仅野生动物造成的车祸就有27.5万起,平均每天至少有750起野生动物撞车事件。
车辆与野生动物相撞的主要原因是车速过快,遇到误入的野生动物无法躲闪,发生碰撞。
我们修建的道路相当于将它们的栖息地碎片化,对动物的潜在威胁不亚于交通事故。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青藏铁路,设计了野生动物通道,保证动物的通行。
有些动物不喜欢黑暗的通道,这没关系。我们还在高速公路上为他们设置了“露天”通道。
像猴子这种爱上蹿下跳到处爬的动物,专门为它们设计了绳索通道,可以保证它们的天性,让它们在森林里自由攀爬。
但是这些通道是不够的,它们的栖息地还是被破坏了,一些动物会不小心闯入道路或者村庄,所以我们国家采取了另外一种措施,就是生态廊道。
它将那些破碎的栖息地连接在一起,通过人工手段恢复野生环境,使生活在这里的生物能够自由交流。
生态廊道的修复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一点一滴的修复。希望到那时,野生动物可以在自己的乐园里自由生活,减少人兽相撞的悲剧。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深夜出行,一定要注意车速。多少科学道理都不够?开车小心,注意减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