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嫡庶之别真的有小说里那么严重吗

现代的网络小说看的不多,但发现普遍有个问题:轻化了妻妾之间的地位悬殊,重化了嫡子和庶子之间的地位差异。

古代不同时期这些关系略有不同,但整体而言,妻妾地位是不容有丝毫违背的。妻在妾面前是主人,妾在妻面前是奴仆。妾的孩子理论上的母亲首先就是妻。所以,做妻是有娘家的,而妾则没有,无论男主人还是妾的孩子,都不对妾的父家有任何义务关系。这个规矩乱了不仅违礼,而且违法。而且这种身份比较固定,即使妻子死了,妾都很难上位;而丈夫死了,妻子甚至有对妾的人身处置权。就像贾探春,生母赵姨娘是妾,所以其法理上的母亲就是王夫人,法理上的外公、舅舅就是王夫人的父兄,赵姨娘不小心说自己兄弟是探春的舅舅,直接导致探春发飙而赵姨娘自己也理亏。而男主人死后,姨娘们的待遇也几乎都是女主人决定的,比较好的像贾母还偶有关心丈夫留下的姨娘,关系差的吴月娘在西门庆死后直接把潘金莲给卖掉。

当然,男人在家中极其强势宠妾而妻子暗弱导致妾越礼的现象,不敢说没有,但这就像今日的违法违规现象一样,不被普遍认可,更不会是主流。像袁世凯与发妻很早不合,一直爱妾沈氏,家中打理也交给沈氏。由于其本人家中地位强势,其妻子对这种违礼安排没有反抗能力。但是,其身前死后各种礼仪上的妻子地位,只能是其发妻,沈氏依旧不能替代。

但是,嫡子和庶子的区别则相对有限的多。二者都是家庭中合法的孩子,都是少主人地位,除了个别礼仪外,得到的物质、教育等待遇区别不大,仅仅在继承权上嫡子地位高于庶子而已。而且,在这个问题上,礼法的强制性更差,父亲在传家时,如果执意重庶子,外人也没有多少反对效力。这些看看王侯之家就知道。

如果再是不涉及继承权的女儿,那么嫡女和庶女之间的差异就更小了。探春的日子过的也不比别的姐妹差。

以上说的是妻妾及其子女之间的区别,如果女子地位低于妾但孩子依然得到夫家认可,那么与上文类似,即女子待遇低于妻妾,但孩子受到待遇基本等同于男子其他子女。但是,如果是私生子未得到夫家普遍认同的话,后果就难说了。像明万历时期一位首辅申时行,是其父在外的私生子。不久其生父死去。由于私生子身份,故一直没有归宗,一直在养父家跟养父姓徐,直到中了状元,才顺利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