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真正的富养,是赋予她一种掌控命运的能力,你觉得有道理吗?

在董卿的记忆里,父亲董善祥一直是以一个严厉的角色存在的,她曾经在讲述父亲时用了三个“特别”:“我的父亲对我特别、特别、特别严苛。”

董卿在上学前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直到她七岁的时候,因为要上学,父母才把她接到身边。

童年时期的董卿也很喜欢看一些连环画,但父亲告诫她,“看连环画故事没有太多的意义,要看就要把里面的成语抄一遍。”

刚认字的董卿对成语并不是很熟悉,也不理解,于是,有一次她把“回维也纳”也当成成语抄了下来。

每次吃饭,对于她来说,都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甚至她长大后还坦言,“我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饭。因为一家三口每天聚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也就是吃饭那点工夫。一上桌,他(父亲)就开始唠叨,你这个怎么怎么样,那个怎么怎么样,我经常一边吃饭一边哭。”

所以,每次父亲出差,都是她最开心的日子。

除了抄成语,董卿还要背诵唐诗宋词,因为父亲觉得,这样既可以培养女儿的文化素养,又能让女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语感以及对事物的审美认知。

有人说,《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为董卿量身打造的舞台,在台上的她收放自如,侃侃而谈,展现了一位中华儿女的才情与魅力。

然而,这些与她儿时那一点一滴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即便是现在,董卿仍然保持着睡前阅读一小时的习惯。

除了这些,董卿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做家务,洗碗拖地这些活对她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父亲为了培养她的独立能力,到了暑假,就让她出去勤工俭学,有一次她还没有放假,父亲就开始给她介绍“工作”。她做过清洁工,当过营业员,也打过各种各样的零工。

有时候即便很累,她依然坚持着。

记得一次,董卿在酒店整理客房,由于她力气较小,在给床垫换床单的时候根本抬不起来,当别人都下班吃饭的时候,她还在那儿忙碌着。

下午父亲来看她,摸着她的头问:“累了吗?”

她点点头,心里涌起一阵委屈:“我要累死了。”父亲却说:“再坚持一下。”

她一下子就哭了出来,尽管那份工作很辛苦,她最后也咬牙坚持了下来。不仅完成了那一天的工作,而且一干就是两个月,并且得到了60块钱的工资。

董卿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让她练习长跑,每天要到淮北一中的操场上跑一千米。即便在大冬天,父亲还是会把她叫醒出门跑步。

当然,她也有偷懒的时候,有时候不想跑了,就会躲在楼道里,等到回家的时候,假装气喘吁吁像是刚跑完步一样。几次下来,她被父亲发现了,还挨了一顿打。

对于父亲的严厉,董卿一直都心存感恩,她曾在访谈中说道,

“我不知道有一天,我有了小孩以后,会不会用这种方式对他,我很害怕,因为我本能地觉得,我会,因为我认同了我父亲的这种方式,我现在觉得,他让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

不管是做兼职还是练习跑步,还是背诵诗词,这些在董卿的成长生涯中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种种磨砺早已让她学会坚忍、独立,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她说:“我的父亲骨子里就认为一定要勤奋、要刻苦才能改变命运,这是他的人生信条,这种人生观深深地影响了我,他让我从小做家务,要读书,要练习长跑,要锻炼我所有的独立生活的能力。”

曾经郭晶晶的育儿方式在娱乐圈广泛流行,还有很多人说她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没有一点“人情味”,即使是孩子的爷爷在不恰当的时候来找孙子玩都会被拒绝。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她会和丈夫霍启刚一起,带着孩子清洗自家的车子,体验插秧生活,让孩子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服饰方面,她也不追求奢华,反而是以休闲舒适为主,并且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我见过那种月薪三四千却给孩子买上万元名牌衣服的父母,也见过年薪百万却给孩子穿得很普通的家长,在教育这方面,父母始终需要成长。

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里,富养的定义被很多人所曲解,觉得富养就是给子女提供很好的物质生活,因此,身上的名牌也越来越多,哪怕父母的生活再不济,也不让孩子落后别人一步。

殊不知,真正的富养是会她如何做人,哪怕在独当一面的时候,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会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

父母终究不会陪伴子女一生,只有让孩子学会成长,才是对他们真正的帮助。

正如金星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要贵,衣服再贵也没有用。”

物质的富养从来都不能长久,只有精神的富足才能永久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