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爱国英雄的故事
这句话决定了钱学森的火箭、导弹、航天生涯。40多年过去了,现在钱学森已经90岁了。他以对我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技术事业的根本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谱写了辉煌篇章。
(1)
1956 2月17日,钱学森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对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规划、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发表了精辟的意见。该意见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不久,钱学森受命负责建立中国第一个火箭和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所。65438+10月8日——这是钱学森回国一周年。第五国防学院宣告成立,钱学森任院长。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由此开始了艰难的历程。新的职业生涯开始了,事情很多。钱学森首先给刚分配的156大学生做了一次导弹介绍,让这些没见过导弹的技术人员了解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他拟定了空气动力学、发动机等相关专业的学习计划,指导建立了导弹总体、空气动力学、发动机、弹体结构研究室。
酒泉发射场。和普通科技人员一样,钱学森睡帐篷,吃粗粮,组织导弹试验的测试、计算、分析、研究。在前苏联所有专家突然撤离的困难条件下,他带领中国科学家克服种种困难,于6月5日成功进行了中国第一枚导弹的飞行试验,1960+065438。聂在现场高兴地说:“这是中国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66,10年10月27日,钱学森参加了中国第一枚携带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的飞行爆炸试验,即原子弹和导弹的“两弹结合”试验。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成功爆炸,震惊世界。中国国防现代化再次实现历史性跨越。
作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眼光永远是前瞻性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后不久,钱学森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地地导弹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中国地地导弹发展道路意见》,提出了中国近程、中程、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长远发展规划。随后,地空导弹、海防导弹、固体发动机、固体导弹、反导系统、发射车也在他的组织协调下发射升空。1965,1年6月,他向中央提交报告,建议尽快制定我国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列入国家任务。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工程代号由此定为“651工程”,由钱学森负责“星箭地系统”的总体技术协调和组织实施。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向世界宣告新中国迎来了太空时代的曙光。
(2)
钱学森是中国军事高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他不仅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为我国军事科研提出了高水平的重要思想和观点,直接倡导了军事系统工程和军事运筹学的建立和发展。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钱学森就深刻阐述了“战争是一门科学”的思想。他指出:“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战争规律和战争科学,这就形成了现代军事科学。”
经过潜心研究,钱学森在65438年至0998年的书面讲话中,对军事科学体系进行了完整的阐述。他指出:“在军事学中,基础理论层面是军事学,技术理论层面是军事运筹学,应用技术层面是军事系统工程。”他将军事系统工程的作用和功能定义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更好地解决军事路线和战略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概括为:作战模拟;武器装备系统的设计方案论证、战术技术指标确定和效能评估;物流系统的组织和管理;作战指挥系统的设计;战略问题的定量分析和战争模拟。
1978年5月,在钱学森等人的建议下,我军开始了军事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研究试点工作,军事科学院成立了第一个军事运筹学研究分析机构。如今,军事运筹学和军事系统工程已广泛应用于我军的战略战术、部队编制体制和部队结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于中国的国防战略,钱学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建议。他在80年代指出,到20世纪初,一些地区的“小规模战斗”可能是我们的主要战争样式,如果我们想保留一些能立即作战的精锐部队,就应该在军队编制和装备方面认真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建议得到了军队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得到体现。他还对中国的国防战略和军事工业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他还提出了军工企业要实行“军民结合”、民用企业要实行“军民融合”的观点,以及用“柔性自动化生产系统”改造军工企业的观点,为我国军工企业改革和民用企业战时动员准备提供了重要思路。
钱学森晚年还强调军事学的跨学科研究。从65438年到0999年,他向前去看望他的联大和军事科学院领导同志指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各学科的交叉、相互作用和相互借鉴。国防建设是一个大系统,实践中遇到的都是大问题,但专家们往往是从自己的专业去看问题,有很大的局限性,应该提倡学科间的相互交流和探讨。
(3)
谋求中国军事高科技和军事现代化的长远发展,是钱学森的夙愿。因此,他以科学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国防和军事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观。从1985开始,钱学森多次谈到“科技人才”的话题。钱学森说:“现在要求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即一批工程师、科学家、思想家”;“当一个有能力的人领导一个明确的目标时,他应该从基础应用到工程实践来考虑”。钱学森支持新学科,扶植边缘学科,每一个创新的观点和想法都可以鼓励。他说:“我们应该提倡创新思维,让实践来检验它是否正确。”
早在1986,钱学森就认为高技术革命将带来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军队将成为知识密集型部门。各种先进武器系统将在未来战争中广泛应用,战场形势复杂,对指挥员的科技文化军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在分析了外军军官和我军军官的文化水平后,敏锐地指出,为了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军队干部要逐步达到大学以上的文化水平,教师要硕士,军队干部要博士,士兵的文化水平也要相应提高。他的远见卓识受到了中央军委和总部的高度重视。
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钱学森,依然时刻关注着国防高科技和军队现代化的进展。他对来看望他的军委领导同志说,要抓紧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记者在钱的家乡看到,在他家沙发对面的书架上,最显眼的地方,有一个“神舟”飞船模型。透过飞天的神舟,他睿智的眼睛永远看着祖国腾飞的未来。
舍身堵枪眼——超级英雄黄继光。
(2000.10.19 11:02:04)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中江县人。1931 1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他年幼丧父,家境贫寒。他的家乡在1949年解放。他参加了一系列级别的农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他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秘密更改租赁协议,并活捉了一名逃亡的地主,没收了伪常宝隐藏的两支手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毅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3月。在他即将离开家乡的时候,他的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他的胸前,对他说:“到了朝鲜,你要多杀几个敌人,报效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待,黄继光来到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15军45师2营当通讯员。虽然是通讯员,但他总想多学点技能,努力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努力,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 10 6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对上甘岭597.9、537.7北山高地发起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的武胜山上。是志愿军中央线的大门,是刺进敌人心脏的钢刀。特别是北山、上甘岭一带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插入敌人的阵地前沿,对敌人构成极大的威胁。在这个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敌人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飞机、坦克、火炮的配合下,连续对537.7、597.9高地进行了疯狂的进攻。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月夜,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战。战斗打响后,黄继光负责送信、传递命令、接电话和在炮火下运送伤员。在敌人炮火的封锁下连续度过了四天四夜。
65438+10月的晚上19。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反攻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6连被命令提前占领6号阵地,然后是5号和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打响后,进展比预期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个敌群火力点,使得志愿军被压制,无法前进。大队长立即命令6连炸毁,同时组织爆破组。从晚上7: 30到10: 30,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但仍然没有摧毁敌人的掩体,很多战士壮烈牺牲。此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如果不拿下0号位,就不能按计划完成作战任务,整个反攻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就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边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给我任务,只要我一口气,我保证完成。”参谋长很有信心地说:“黄继光,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现在我命令你成为六连六班的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接受任务后,他立即装上手榴弹,带领两名战友爬上敌人的掩体。他们借着火光巧妙地前进。起初,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他们离敌人的火力点只有30多米时,两名战友相继倒下。黄继光左臂左肩中两枪,血流如注,但他仍不停地向敌人中央弹药点移动。在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站了起来,举起右手向敌人扔手榴弹。但由于掩体较大,只有一半被炸毁。没炸掉的两挺机枪从残存的射击孔中脱颖而出,凶猛地咆哮着,志愿军的冲锋就此停止。黄继光又受伤了,摔倒了。这时候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到了。黄继光跳起来,对着喷火的嘴和侵略者顽固的堡垒的枪口大喊。他站起来,张开双臂,跳了起来...喷火的嘴突然熄灭了,尖啸的机枪哑了。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志愿军高歌猛进开辟了道路。
就在这时,受命执行攻击任务的同志们像箭一样冲了出来,大声喊着:“走!“为黄继光报仇!他们顺着黄继光的爬行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敌人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发布命令,记黄继光一次特别功勋,授予他“特别英雄”称号。中国* *生产者志愿者15军事委员会追认他为“模范委员”,黄继光为中国* *生产者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民族英雄”称号,同时追授金星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辉事迹镌刻在上甘岭背后的武胜山上,他的英雄壮举和不朽功绩,将和巍峨的武胜山一样,永垂不朽。(完)
柏林之围(1)
当我们和魏博士沿着爱丽舍宫田园大道往回走时,我们探索了巴黎被围困的历史,直到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城墙和被机关枪打得千疮百孔的人行道。当我们快到明星广场的时候,医生停下来,指着凯旋门周围的一座宏伟的高层建筑对我说:
“你看见阳台上那四扇关着的窗户了吗?八月初,去年那个充满风暴和灾难的可怕的八月,我被叫去治疗一个突发中风的病人。他是拿破仑时代的军人茹夫上校,在荣誉和爱国主义上固执己见。战争开始时,他搬到了爱丽舍宫,住在一个带阳台的房间里。你能猜到原因吗?原来是参观我军凯旋的仪式...这个可怜的老人!他正要离开餐桌时,维桑堡惨败的消息传到了他家里。他一读到这份战败战报底部拿破仑的名字,就像被闪电击中一样倒在地上。
“当我赶到那里时,那个老兵正直挺挺地躺在他房间的地毯上,脸色通红,神情呆滞,好像刚被人用闷棍打了一顿。如果他站起来,他一定很高;现在躺着,看起来还是很大。他五官端正,牙齿漂亮,还有卷曲的白发。80岁的他看起来只有60岁...他的孙女跪在他身边,泪流满面。她看起来很像他。把它们放在一起看,可以说就像是两枚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古希腊钱币,只不过一枚很旧,有污垢和磨边,另一枚却光彩夺目,干净明亮,完全保持着新铸的色泽。
“女孩的痛苦很触动我。在她当兵两代人之后,她的父亲在麦克·马宏元帅的总参谋部服役。躺在她面前的魁梧老人的形象,总会在她脑海里引起另一种与父亲同样可怕的联想。我尽力安慰她,心里却不抱太大希望。我们遇到的是严重的截瘫,尤其是80岁得了这个病,根本治不好。事情就是这样。三天来,病人一直昏迷不醒,一动也不动...这几天之内,雷舍芬战役失败的消息又来了。你一定记得这消息是怎么来的。直到那天晚上,我们都以为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歼灭了两万普鲁士军队,俘虏了普鲁士亲王...不知道是什么奇迹还是什么电流让举国欢腾蔓延到我们可怜的聋哑病人身上,钻进了他麻痹的幻觉里。总之,那天晚上我走近他床边的时候,并没有看到原来的病人。他的眼睛很明亮,舌头也不那么僵硬。他有精神对我微笑,结结巴巴地说了两次:
“‘战斗’...并取得胜利...!'
“‘是的,上校,一个伟大的胜利!’
“当我告诉他麦克·马宏元帅辉煌胜利的细节时,我发现他的眼睛直勾勾的,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开朗起来。
“我一离开房间,那个年轻女孩就站在门边等我。她脸色苍白,在抽泣。
“‘他脱离危险了!’我握着她的手安慰她。
“这个可怜的女孩几乎没有勇气回答我。原来,雷舍芬战役的真实情况刚刚公布。麦克·马宏元帅逃脱了,全军覆没...我和她惊恐地面面相觑。她担心她的父亲,我担心我的老祖父的病。毫无疑问,他再也受不了这个新的打击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只能让他开心,让他保持这个让他起死回生的幻想...然而,你必须对他撒谎...
“‘好吧,我会骗他的!’那个勇敢的女孩主动告诉我,她擦了擦眼泪,装作喜气洋洋的样子,走进了爷爷的房间。
“她肩负的任务真的很艰巨。最初几天还好。这个老好人还是不太健全,就像个孩子一样,被别人忽悠。然而,随着他的健康逐渐恢复,他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要跟他讲清楚双方军队是怎么移动的,还要给他补上每日战报。这个漂亮的小女孩看起来真的很可怜。她夜以继日地趴在德国地图上,四处插着旗子,试图编出一场精彩的战役。巴赞元帅进军柏林一段时间,弗罗伊萨德将军抵达巴伐利亚一段时间,麦克马洪元帅进军波罗的海。为了让它活下去,她总是征求我的意见,我也尽力帮助她;然而,在这场虚构的进攻战中,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却是老爷爷本人。要知道,拿破仑帝国时期他在德国打过那么多次仗!对方的任何军事行动,他事先都知道:‘现在,他们打算搬到这里...“你看,他们打算这样做……”结果,他的预见无一例外地实现了,这当然不免让他有些得意。
“可惜,我们虽然攻克了很多城市,打了很多胜仗,却跟不上他的胃口。这个老人简直贪得无厌...每天当我到他家时,我都会听到一个新的军事胜利:
“‘大夫,我们又打下了梅阳寺!’少女对我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带着苦笑。这时,我听到房间里有一个悦耳的声音隔着门对我喊:
“‘很好,很好...我们将在八天内进入柏林!
“事实上,普鲁士军队离巴黎只有八天的路程...一开始我们商量把他调到外省去;但是,他一出去,法国的真实情况就会让他明白一切。我觉得他太虚弱了,精神上的沉重打击导致的中风还是很严重的,不可能知道真实的情况。所以,我们决定让他留在巴黎。
“巴黎被围的第一天,我去了他家。我记得,那天我很激动,也很担心。当时巴黎所有的城门已经关闭,兵临城下,国境线已经缩小到郊区,大家都感到恐慌。当我进去的时候,这个好人正坐在他的床上,高兴地对我说:
“‘嘿!围攻终于开始了!
”我诧异地看着他:
“‘为什么,上校,你知道吗?……'
”他的孙女急忙转向我,说道:
“‘是的!医生...这是好消息。对柏林的围攻开始了!
”她一边说这话,一边做针线活,动作是那样的平静、从容...老人怎么会怀疑呢?他听不到大屠杀的炮声。他看不到巴黎这座不幸的城市,已经被翻了个底朝天,吃了很多苦。他从床上能看到的,只是凯旋门的一角。而且,在他的房间里,有很多拿破仑帝国时期破旧的遗物,这有效地维持了他的幻想。拿破仑元帅的画像,描绘战争的木刻,罗马国王幼年时期的图片;还有雕刻着铜饰的高高的长柜,里面陈列着帝国的遗物,徽章,小铜像,玻璃穹顶下圣赫勒拿岛上的岩石,还有一些小画像,都描绘着同一个卷发美眸的女士。她穿着舞衣,黄袍,袖子肿了,袖口也紧了——所有这些,长案,罗马国王,法警,等等。这位穿着黄色长袍、身材修长、束腰的女士,有着1806年人们所喜爱的高贵风度...构成了一种充满胜利和征服的氛围,这种氛围比我们告诉他的谎言,那个善良的上校,更有力量,让他天真到相信法军正在围攻柏林。
柏林之围(2)
“从这一天起,我们的军事行动已经大大简化了。柏林被征服只是时间问题。过了一段时间,只要老人等得不耐烦了,我们就把儿子的一封信读给他听。当然,这封信是假的,因为巴黎已经被包围了,早在色丹战败后,麦克·马宏元帅的幕僚就被俘虏并押送到德国的一个要塞。你可以想象这个可怜的女孩有多可怜。她从她父亲那里得不到任何消息。她只知道他被俘虏了,被剥夺了一切,也许还在生病,但她却要装作他的语气,写一封欢快的信。当然,信是很短的,一个在被征服的国家里不断高歌猛进的士兵只能写这么短的信。有时候,她就是坚持不下去了,就几个星期没写信了。老人很着急,睡不着。很快又有一封来自德国的信。她来到他的床前,忍住眼泪,假装很开心地读给他听。老人严肃地听着,会意地笑了笑,赞许地点了点头,又批评了一遍,给我们解释了信中不清楚的地方。但让他特别高贵的是他对儿子的回复。他说,“你永远不要忘记你是法国人。”...对那些穷人宽容些。不要让他们觉得我们的职业让人无法忍受...信中充满了关于保护私有财产、尊重妇女等等没完没了的规劝。总之是一本不折不扣的专门留给征服者的军事荣誉手册。有时,他也在信中夹杂一些对政治和和平条件的一般看法。在这个问题上,我应该说他的条件并不苛刻:“只要战争赔款,别的什么都不要...把他们的省割过来有什么用?我们能把德国变成法国吗?……'
”他口述这些话的时候,语气非常坚定。你能感觉到他的话里充满了天真的感情。他高尚的爱国主义听起来非常感人。
“在这期间,包围圈越来越紧,唉,但不是柏林之围!.....当时正是寒冷季节,炮火轰击,瘟疫流行,饥荒肆虐。但是,由于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的休息一刻也没有受到打扰。我设法给他弄白面包和鲜肉,直到最困难的时候。当然,只有他能吃这些食物。你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比这位老爷爷吃着,自顾自地享受着,被蒙在鼓里的场景更感人的:他坐在床上,眉开眼笑,胸前围着一张餐巾纸;他的小孙女,因为缺乏食物而脸色苍白,坐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帮他喝汤,吃别人吃不到的美食。晚饭后,老人精神抖擞,房间里暖洋洋的,外面刮着寒冷的北风,窗外雪花飞舞。这位老兵回忆起自己在北方参加过的战斗,于是第一百次向我们讲述了从俄国撤退的不幸。那时候他们只有冷冻饼干和马肉吃。
“‘你能感觉到吗?小家伙,那时候我们只能吃马肉!”
“我相信他的孙女有深刻的理解。在过去的两个月里,除了马肉,她什么也没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老人的康复,我们越来越难以照顾他。以前他麻木不仁,麻痹大意,我们很容易把他蒙在鼓里。现在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有两三次,梅奥面前可怕的鞭炮声让他吓了一跳,他像猎犬一样竖起了耳朵。我们要编造巴赞元帅在柏林城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鸣枪庆祝的只是荣军院。又一天,我们把他的床推到窗前。我想那是星期四,在布森瓦发生了一场血战。他立刻清楚地看到国民自卫军集结在森林阴道里。
“‘这是什么军队?’他问。然后我们听到他嘴里轻声抱怨:
“‘衣服太邋遢了,衣服太邋遢了!’
“他没说别的;然而,我们立即明白,我们今后必须特别小心。不幸的是,我们太年轻,学不够。
“一天晚上,当我去他家的时候,那个女孩惊慌地看着我:
“‘他们明天将进城!’她对我说。
“祖父的门开着吗?无论如何,回想起来,在我们说了那些话之后,那晚老人的表情真的很特别。也许他当时听到了我们的对话。只是我们说的是普鲁士军队。而这位好心人想到了法国军队,以为那是他期待已久的凯旋仪式——麦克·马宏元帅沿着鲜花环绕、敲鼓齐鸣的林吟大道走来,他的儿子走在元帅身边;他自己站在阳台上,穿着整齐的军装,就像在鲁镇一样,向有弹痕的国旗和被烟熏黑的鹰旗致敬...
“可怜的茹夫老头!他一定以为我们是为了不让他太激动而不让他看我军的凯旋,所以他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这件事;但是第二天早晨,正当普鲁士军队小心翼翼地沿着从马约门到杜伊勒里宫的道路行进时,楼上的窗户慢慢打开了,上校出现在阳台上,头上戴着头盔,腰间佩着军刀,穿着米月旧骑兵光荣而古老的军装。我至今不明白,是什么样的意志和突如其来的活力,让他能站起来,穿得这么好。不管怎样,他确实站在那里,就在栏杆后面。他感到惊讶的是,道路是如此的空旷和寂静,每家每户的百叶窗都紧闭着。巴黎一片荒凉,就像港口的传染病检疫一样,到处都挂着旗子,但是旗子好奇怪,都是白色的,上面有红十字,没有人出来欢迎我们的队伍。
”此刻,他认为自己弄错了...
“但是没有!那边,就在凯旋门后面,有一种听不见的声音。在初升的太阳下,一支黑暗的队伍来了...慢慢地,军盔上的尖顶闪闪发光,耶拿的小铜鼓被敲开了。凯旋门下,响起了舒伯特的胜利进行曲,还有随着音乐的节奏一字排开的沉重的脚步声和马刀的碰撞声!……
“于是,在广场凄凉的寂静中,我听到了一声凄惨的叫喊:‘拿起武器...去拿武器...普鲁士人。这时,前哨的前四个骑兵可以看到一个高大的老人挥舞着双臂,在阳台上跌跌撞撞,最后他直直地倒了下去。这一次,鲁费尔上校真的死了。"
刘铭九译
作品欣赏
《柏林周围》是杜德的另一部著名短篇小说。小说以1870普法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士兵茹弗上校在普鲁士军队围攻巴黎期间的爱国故事,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国士兵的悲剧形象。小说立意新颖,但原著《巴黎之围》取名为《柏林之围》。情节安排得很巧妙。通过一个生病的老兵的故事,将巴黎被普鲁士围困和攻占的苦难现实与主人公想象中的法军攻克柏林的胜利相比较,既深刻地表现了人物强烈的爱国情怀,又使小说具有了感人的悲剧色彩。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是风格委婉细腻,语言平实,篇幅短小精悍。从艺术的独创性和思想的深刻性来看,小说堪称世界短篇小说林中的爱国佳作。
爱国者:
1,姜姐
2.董存瑞
3.文天祥
4.黄继光
5.秋邵云
6.杨靖宇
7.郑成功
8.刘胡兰
9.雷锋
李向群10
11,方志敏
罗盛教12
王二小13
14,赵尚志
15,赵一曼
16,八个女人投河自尽
17,狼牙山五壮士
18,向靖宇
19,赖宁
20.白求恩
21,夏
22.岳飞
23.林则徐
24.王进喜
25.张志胜
26.叶挺
27.向瑛
28.马占山
29.张自忠
30.李大钊
31,石平阳
32.梁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