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重新评价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和阳光灿烂的日子。
王朔是推动90年代北京乃至影视文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不仅是他的文学作品不断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更是因为他从90年代开始就直接参与了多部影视作品的策划和创作。从65438年到0992年,何、、葛小刚、、等人编写了由执导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第一次完整地把握了新北京人思维表达的特点。
编辑部的故事(1992)
剧中人物摆脱了以往影视作品中北京人单纯的油嘴滑舌,变得一语双关,以前所未有的犀利自嘲和嘲讽指出不足。这成为新北京文化在影视圈正式亮相的标志。
冯小刚,编剧,从编辑部的故事正式加入影视创作。他出生在北京市委党校大院,但十几岁的时候因为家庭变故,搬到了市里的一个大院里。与语气极其辛辣的王朔相比,冯小刚的视角要温和得多,更懂得贴近市民心理,展现人物温柔感性的一面。
这一点,在他为夏刚导演写的剧本《大Slabber》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葛优含蓄幽默、内心温暖的“暖男”形象令人耳目一新,使得“温暖”首次成为中国影视作品的核心主题。
大散点(1992)
欲望(1990)
据业内人士戏言,在电视剧制作超级火的那一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会计兼司机被聘为编剧,可见其在影视圈的影响力。
当然,这些都是硬道理。1993年,在电视剧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它做出了一个让当时所有业内人士都大吃一惊的惊人之举:抵押全部资产获得资金拍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该剧由郑小龙和冯小刚联合执导,姜文主演。正是通过这个宝贵的机会,冯小刚成为了一名导演。
北京人在纽约(1993)
除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这个系统,还出现了另一个电视制作团队,就是英达领导的英氏家族。
他吸收了美国室内情景喜剧的形式,主导创作了《我爱我家》,成为最受欢迎的京腔影视文化代表。《我爱我家》的编剧梁左被王朔称为“中国最幽默的作家”,而英达不仅受到父亲英若诚的影响,从小就是演员、剧作家、翻译家,还是文革后第一批赴美学习影视的中国导演之一。
英伦梁人组合,一中一外,与王朔、等人采取了不同的出发点:《我爱我家》重新利用了京话作为方言的魅力,深度挖掘了带有地域色彩的市民文化趣味。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有通俗易懂的文字和表达方式,这是它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并在大江南北长期播出的重要原因。
我爱我家(1993)
《我爱我家》也对中国的影视制作产生了启发性的连带效应,让很多影视从业者意识到,在商业制作逐渐成为产业的90年代初,可以发掘具有地域文化元素的作品,尤其是以方言为主的作品,并在市场上获得良好的反响。
《我爱我家》之后,英国兄弟相继制作了以陕西、上海、东北方言为主要制作方向的室内情景喜剧。
从91到95年,“京味儿”的商业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电视剧《我爱你没商量》、海马歌舞厅、《瘾》、《东边日出西边雨》、电影《没人叫好》、《被忽悠》、《离婚大战》等都成为炙手可热的市场作品,京腔影视文化达到了巅峰。
上瘾(1994)
这些影视作品不仅让北京出生的葛优、田亮、谢园等人成为当红演员(他们三人曾一起出演大量影视剧),他们的北京腔、北京韵也成为时尚的影视语言。一些非北京出生的演员,如上海的王、、吉林的贾宏生、武汉的徐帆,已经开始把北京话模仿得惟妙惟肖,几乎听不出任何瑕疵。
与此同时,姜文作为四合院的孩子,从这股京味儿的影视创作热潮中走了出来,他埋头把王朔的小说《猛兽》改编成了电影剧本《阳光灿烂的日子》。该片不仅入围威尼斯电影节1994,还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
对《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解读和分析汗牛充栋,却很少有人提到它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正面展现院子里孩子形象的电影。与王朔原著的阴郁冷峻相反,姜文在银幕上呈现的是一场充满青春活力和火热理想主义的视觉语言盛宴。
晴天(1994)
影片中,他对大院集体生活和躁动暴力的憧憬、迷恋和如梦似幻的追忆,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北京大院孩子的真实心态。同时,他并没有停留在对他们优越心态的肤浅描绘上。他意识到90年代失落的理想主义与扭曲的价值观和人性的堕落之间的巨大反差。他有意识地对比过去和现在,在两个不同的北京城市之间找到一种带有强烈宿命论和乡愁的激情快感。
正是这种明确的意图,使得《阳光灿烂的日子》从王朔的批判现实和冯小刚的温情幽默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北京影视文化中的第三种象征性情感:激情,而伴随着它,地域性的北京文化也达到了艺术高峰。
90年代的北京也是中国地下先锋文化的中心。
《第六代》的导演张远抓住了这些奇怪的元素,并把它们组合成电影《北京杂种》,一种反文化的拼贴。在其中,我们看到了活跃于上世纪80年代京城地下音乐圈的著名人物:崔健、窦唯、骅梓、张楚、臧天朔,夹杂着大量无意义助词的充满苦涩和愤怒的脏话成为影片的标志之一。这是北京话第一次以如此前卫的方式搬上银幕。
北京混蛋(1993)
长大了(1997)
至此,我们发现北京影视文化同时向四个方向发展:
它既能像编辑部的故事那样强烈地批判现实,又能像《我爱我家》、《大传播》那样演变成一部成功的具有深厚温情的商业作品。你不仅可以拥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激情四射的个人情感的表达,还可以拥有容纳北京野种那样低调冷峻的前卫意识的能力。
作为一种地域色彩浓厚的影视娱乐文化,其可塑性和延展性着实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