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营销官的任务

"我想CMO的这个M代表猴子."在《IT经理世界》杂志主办的CMO论坛上,微软大中华区市场战略部首席营销官吴世雄的一席话引起了一阵笑声。“你为什么说猴子?因为CMO的工作非常复杂。他一方面要面对公司内部的各个产品部门,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公司内外的一切都需要他去把握。”

这个被称为CMO的职位,可能是许多跨国公司高级管理职位中最不受重视的。在许多跨国公司中,每个产品部门或部门都有负责营销的人员,但在母公司层面往往没有CMO职位,尤其是在技术型公司。

然而,情况正在慢慢改变。多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设立CMO职位来管理公司的整体营销战略。清华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赵萍认为,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而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所以找不到技术和制造差异的公司,必须通过营销手段实现差异化经营。

2001之前,德国软件巨头SAP是一家完全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在公司内部,技术人员对营销人员不屑一顾。就连该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哈苏普拉特纳(HassoPlattner)也认为,一个好的行业口碑比营销宣传强1000倍。然而,该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甲骨文公司却不这么认为。它通过积极的市场攻势夺取了SAP的大量市场份额。迫于市场的压力,普拉特纳不得不请来索尼前CMO、美国人MartyHomlish担任CMO,并将公司的市场部从德国小镇华尔道夫搬到了美国格林威治村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印刷厂。在霍利斯的领导下,SAP改变了保守的策略,采用了更时尚、更直接的方式向客户传达市场形象。霍利斯认为:“如果客户仍然需要一点帮助来理解你的宣传内容,那么你就真的无法推广你的产品。”2001年,SAP开始赞助印第安纳波利斯的GrandPrix一级方程式赛车,并在每辆车上打上SAP的广告logo。当年4月,在纽约举行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博览会上,出现了一个53英尺长的预告片,其中包含一个电影院、几个大屏幕信息亭和一个私人会议室。这是SAP的展台。但一年前,在同一个地方,SAP只有一个非常小的展位,淹没在甲骨文等竞争对手的巨大宣传招牌下。

即使是最注重技术的公司也不能忽视营销的力量。在部门多、产品多、品牌多的跨国公司,确实需要有一个高级经理来整合整个公司的资源,围绕公司的商业模式制定统一的市场和销售策略,而具体产品部门的销售主管是做不到的。

此外,CMO也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中国区总裁马文涛认为,CMO也应该在新产品开发、行业和市场分析以及寻求新的市场机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市场部业务拓展总监助理盛景洲就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某药企推出一款临床注射用抗生素注射剂,最大的特点是每天只需注射一次,公司在各大医院住院部推广。这家公司的CMO在做市场调查时发现,“一天一次”的概念在住院部并不是很管用。反正患者一天注射两三次也不是不方便。对于急诊患者来说,看完病回家很不方便。如果是一天注射两到三次,“一天一次”的概念正好适合这些患者的需求。于是在第二年的营销策略中,他决定将这次注射的主攻方向调整到急诊科,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看来,CMO不仅是广告,而且还能在细节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事实上,在一个公司里,如果CMO想跳出公司的产品,他经常要从客户的角度去挑剔他公司的产品和销售计划。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产品部门的负责人不直接向CMO汇报。飞利浦CMO睿安卓的工作是在董事会上制定整体战略框架,决定飞利浦的营销政策和项目计划,具体执行还是由各个部门来做。由于缺乏特定的企业运营资源,需要实现特定的目标和业绩,CMO这个职位对合作和沟通能力要求很高。他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公司的决策层和各个产品部门的负责人,他必须具备“哭两次,上三次吊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