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理解杨炼诗歌的美学追求?
(1)杨炼在朦胧诗群中风格独异,一开始便显露了史诗意识。他总是从历史发展和民族斗争的角度审视和体认现实,并进而以自我的历史来归纳民族历史。这种抒情方式和感知角度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描述、概括民族苦难和斗争历史的宏阔基调,显现出一种沉郁悲怆的英雄气概和厚重的历史感。
(2)从80年代开始,杨炼的诗歌逐渐从现实关怀走向对更为深广久远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生命意义的“寻根”。他先后写了《大雁塔》、《诺日朗》、《半坡》、《敦煌》、《西藏》等大型组诗,试图在“自然、历史、现实、文化”的四度空间建构东方史诗。强烈的生命哲学意识构成上述诗歌的重要审美特征。例如,《大雁塔》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呈现出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大雁塔既是文化的承载又是生命的具象。这首诗以强烈的现代生命意识和“人”的主体重建对旧的文化传统进行反拨。
(3)在艺术构思上,杨炼以繁复密集的意象和意象群来演绎理念,以若干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单元建立组诗系统,从而构造多重空间结构。《礼魂》由三个组诗构成总体结构,《半坡》表现人类生存,《诺日朗》揭示人和自然的关系。每一组诗又由若干章节、意象联系起不同的层次。
(4)杨炼的诗歌以对东方文化的反思和对史诗的探索为当代诗歌做出了贡献,但有些诗存在过于理念化的不足,对历史、文化的学术性反思缺乏诗的感性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