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84:艺术还是失败?一个读者读后感。

最近看了村上春树的《1Q84》,大概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我认真读了book1和book2。对于book3,因为期末考试时间比较紧,而且我真的觉得书的后半部分有点冗长,所以我主要以剧情为主,速读。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一个几乎看过村里所有小说的“村民”,在读前两部作品时,这三步的整体感觉可以用“虎头蛇尾”来形容,可能也是因为我读得比较仔细。书中的文字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但在阅读第三部作品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到无聊和无力,几乎失去了兴趣,以至于对村上的创作感到有些惋惜。以下只是我在阅读中的零碎想法和疑问,作为一种思想素材,供大家开拓思路。

之所以觉得book1和book2非常精彩,是因为我第一次在村上春树的小说里看到了一个有凝聚力的主题(虽然三部曲里好像没有这个主题)。在不知道第三本书情节的情况下,第1本书和第二本书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对世界上暴力形式的百科展示和深刻反思。在这两本书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情节和人物都与“暴力”有关。首先,青豆是被走下高架桥扔进1q84年的,而这个“平行世界”(很多人不接受这个说法,但我认同)的第一个定义特征是警察配备了战斗力更高的自动手枪,其源头是“主世界”从未发生过的本溪湖枪击案(暂且称青豆原世界为主世界)。本溪湖枪战是革命团体黎明与社会执法者的激烈冲突。它的政治意义是“革命”,这本身就是一种暴力形式,不考虑道德。因此可以推测,世界本身起源于“暴力”。而且,四季豆被扔到这个世界上的目的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她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是暴力的惩罚者,同时也是新暴力的实施者。表面上她是一个体育健身教练,实际上她是一个采取冷酷手段暗杀社会上该死的暴徒和黑暗势力的杀手。所以她的行为虽然在性质上是正义的,但仍然是一种“以暴制暴”的形式,所以它的形式本质仍然是暴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青豆自然而然的进入了1Q84的世界。那么,小说中的宗教团体还是和暴力有关的。首先,青豆年轻时的“见证社”群体。被迫信仰本教派教义的青豆,童年在校园遭受冷暴力,被大家孤立。再者,后来成为核心形象的“先锋”集团,在历史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抗日战争联系在一起,延续了战争暴力的阴影,而其目前的手段则直接产生了阴影中的暴力,这从“光头”和“小马”的行动中可见一斑。最后,我个人觉得最感人的角色——警察中野亚由美的一生,几乎可以算是家暴和性暴力的受害者。以上是小说中主要的暴力原型,当然不是全部,还有很多,这里就不解释了。有一点我想说的是,作者把那么多形式的暴力纠结在每一件事里来构造一个故事,这本身就是对社会暴力的拷问。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会产生这么多的暴力?为什么这样的暴力可以永远持续下去?邪恶的暴力和正义的暴力有什么区别?它们有本质上的不同吗?以上是前两本书能带给我们的疑问,也符合题目“1Q84”中Q=Question的意思。我觉得作品的深度和社会性可以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

1Q84的另一个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元小说描述和多世界结构。记得曾经玩过一款托比福克斯做的rpg游戏,叫undertale,也是一款很精彩的元游戏。它带给我的强烈震撼感至今难忘。所以,当我读到1Q84中元小说的意义时,我也很激动。作者让小说中的人物有了自我意识,仿佛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小说中,或者依靠语言的双关,巧妙地让人物说出自己在小说中的事实,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塔马鲁的语言,他曾经说过“契诃夫曾经说过,小说里的手枪必须开火”。这句话出自一个小说人物之口,是一句很有发挥空间的话。这种元小说或者元游戏给人带来的兴趣是给不具备客观主观能动性的事物以虚假的主动权,这是一种很能抓住读者的技巧。

另一个重点是多世界结构。这在村上的作品中其实并不奇怪。早在《寻羊历险记》中,一个“光明”和一个“黑暗”世界的雏形就已经初现。此后,这种手法在村上的小说中不断被运用,世界末日和冰冷仙境本身就是两个世界的平行结构;海边的卡夫卡也有很多世界。但是在《1Q84》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功力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1Q84”不仅仅是“主世界”和“1Q84”年那么简单。在这两个框架下,有很多子世界。比如最基础的,青豆和天五生活的现实世界和空蛹的小说世界里的“1q84”(后者甚至入侵了前者)。或者...也是两人生活的光明世界,“拓荒者”的首领和牛河生活的黑暗世界。虽然作者没有明确定义这两个世界的存在,但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两个世界有着不同的规则和表象。再比如以塔马鲁、老太婆、牛河为代表的理性世界,以青豆、神田画理子、天吾为代表的预感世界;比如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等等。而且这几个世界的串联也不是靠平均流逝的时间来实现的,而是各自的剧情有时间差。这么多世界的共存,让小说变得如此复杂,以至于造就了一种独特的贴近读者生活的真实世界的“现实主义”。

我不喜欢的一点是小说中有一些过度的性描写。这并不是因为我保守,不能接受,而是我实在看不出有些地方有如此细致的性描写的必要。如果作者抱着“结合必须通过性交来实现”的信念去创作,那么关键人物必须是性交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小说中,除了这些被认为“必要”的性描写,还有很多不必要的、多余的性描写,极大地影响了情节发展的节奏。比如主角生理欲望的刻画。在近654.38+0万字的作品中,是否处处都需要这样的描述?再比如,天吾和他的妻子、女朋友有无数的性爱场景和性幻想场景。这些有必要吗?我真的看不出删掉一两个地方或者稍微写一两个地方对整部作品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也许这就是这部作品迎合大众口味,脱离纯文学媚俗的一面。

读完book3,在被结局深深震撼的同时,我几乎立刻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牛河这个角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第三部,牛河在黑暗面充当追踪者,最后被拖进1q84被勒死,成为气蛹的原料。因为第三部作品的主题已经不能用“暴力”来概括了,而且如果把牛河线删掉,只当作细节或者线索,似乎也不会对绿豆和天吾的故事产生太大的影响。这里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人物。也许你想通过牛河的惨死给黑暗面一击?完全不知道。

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小说中出现了另一部间接表现的作品《空气蛹》,而失败之处在于此。一方面,小人、富田四郎、空蛹的世界在整部作品中占据核心地位。如果绿豆和天舞是搞解谜的,那么这些就是谜语;但是,他们所指的对象有些过于抽象和模糊。我们应该假设作者写这些东西是有意义的,但是他没有给我们提供足够的线索,只留下了解读的空白。我不知道这种处理是否有意义,但从我的口味来说,作为一个读者,我不喜欢在看完整部作品后对其中的关键点感到神秘。

最后,如果要对作品1q84写一个简评的话,我觉得应该属于村上春树小说中比较优质的作品,但还是有遗憾的。一些本该巧妙解释的地方,在第三部只得到一个不尽如人意的解释,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读者的胃口。